家鄉的變化初三700字作文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不僅城市在變化,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家鄉的變化初三700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家鄉的變化

“千年鹽都千般秀,半城青山半城樓。”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自貢。她有著“南國燈城、恐龍之鄉、千年鹽都”等美譽。富有豐富的歷史文化。

她四季飄香,有著一條美麗的釜溪河,間隔了新、老城區。老城區的發展已達到了最高氣勢。一幢幢緊挨的高樓大廈之間有著一條條蜿蜒的柏油路。人群、車流真是川流不息。

來到新城區,更是盛世在延,熱鬧非凡。從老城區沿著簸米灣道路進入新城區,一個十字路口,圍繞著一個圓弧地面栽植著各種花草,揮動著舞姿向你招手。在弧中巍聳著一棵大柱子,它閃耀著燈這景象———二龍抱柱,真是活靈在現。四個路口都安裝了紅、綠燈,他們會爭先恐後地對你說:“注意安全!這裡還有能讓你隨心所欲的購物廣場:人人樂、摩爾瑪、九鼎……有四星級的匯東大酒店、還有各種高檔餐廳、娛樂場所。在繁華的道路兩側威然挺立的樹木,如迎賓小姐一般喜迎著遠方到來的客人。再往前看,一個大規模的八一水庫瀏覽區正在大量開發。政府機關駐紮在新市區中心,美麗的春華廣場面對著肩負神聖使命的她。勞累了一天的人們,終於可以閒下來散散步、聊聊天、觀賞觀賞夜影。小孩們則在一旁追逐打鬧嬉戲玩耍。老人們揮動著優美的舞姿,唱起了歡快的歌兒。“社會主義好……”大人們議論著:“十年前的匯東是一片桑田,人煙稀少,在錯亂不堪的桑田中,鑲嵌著幾戶農家。今天的匯東煥然一新,用它那獨特的魅力成為自貢的焦點。這變化真是大呀!真是一天一個樣……”。

短短的十年時光,我們自貢新城區就有這么美麗、這么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正朝著全面奔小康的目標快速前進。我相信再過幾年,自貢就會成為一個更加美麗城市。

家鄉的變化真大

今年春節回到家鄉,與爸爸爺爺所說的樣子不太一樣,與照片上灰色的一片也不一樣,把改革前的昨天與輝煌的今天相比,家鄉的變化深深烙印在我心裡。

家鄉在韶關的一個小村子裡。

翻開那已經沒有封面的相冊,裡面已經微微發黃,還有點點黑斑的,顏色只有黑白灰三種的照片。相冊的幾頁都不翼而飛了,但細看照片還是被收藏的很好。就是這樣一本老舊發黃的相冊里,記錄的確是著幾十年來所發生的變化。

幾十年前,全村沒有一條平坦、寬闊的水泥路,全是泥濘的泥巴路。每到下雨時,人們總得小心翼翼的過泥濘路,而且泥濘里又小窄,十分不便。現在村裡的泥濘路都鋪上了乾淨又舒適的水泥路,不再是坑坑窪窪的。

幾十年前,幾個村子連一台小小的收音機都沒有幾台,更別說一台電視機。現在村里每家每戶都有一台電視機。村里就是一個大家庭,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快。再也不會相以前一樣,信息根本進不來。

幾十年前,全村沒有機車,大都是腳踏車。從村里到縣城要步行1小時左右。現在村里家家都有機車,一半的人家都買了汽車,汽車只要5分鐘就能到縣城了。

幾十年前,村民建的房子材料都是土,房頂是瓦片,窗戶只是一層薄薄的塑膠,所有的家具材料都是木頭,是名副其實的土房子。當冬天來臨時,屋外寒風呼嘯,就算屋裡生起柴火,冷的打顫。現在每家每戶都建起了水泥房,在牆壁還貼上了各種各樣的瓷磚,非常寬敞,裝修豪華,就像小別墅一樣。

不僅村裡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連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村民懂得了如何種植,懂得科學種植,所以收成自然就高了。

家鄉的變化可真不小!

我相信,幾年後再看看村子,肯定還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

家鄉的變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國家的改革政策,家鄉的變化也越來越大了。我的家鄉是太湖,我從小生活的地方是太湖的一個小村,太湖是魚米之鄉,大部分人都是農民,現在,年輕人都在外地打工,平時只剩下寫老年人和小孩,村裡的90%以上的村名的生活水平也挺高了,帶動了村裡的發展。

經濟水平方面,以前經濟比較落後,大部分的村名靠在家種田來獲取一定的收入,但是,收入很微薄,家中通常還有人在外地打工賺錢。這些年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電話,彩電,冰櫃,洗衣機,熱水器,空調,天然氣……漸漸住進了每位村民的家。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適。

住房方面,以前村裡的房子80%是泥瓦房,甚至還有比較陳舊的木頭房,有些房子已經經受不起風吹日曬了,有些已經被廢棄,面臨的就是倒塌了。房裡的家具也很陳舊了,當時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電器。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重視物質享受,首先就是住房問題,近些年,一幢幢漂亮的磚瓦房建成了,有錢的人家造了庭院式的樓房。

家鄉的變化作文700字道路交通更加便利,小時候村裡的路是土路,一到雨天就特別泥濘,村裡的小道很窄,有的地方只能一個人可以通過,腳踏車都很難通過。晚上村子就陷入一片黑暗了,不用說什麼路燈了。而且交通也不便利。在政府的補貼下和村民集體的建議下,從村裡的主幹路變成了水泥路,走得更方便了,雨天也不會泥濘了。村裡的原來的小道也漸漸地被水泥道取代,擴寬了不少,別說腳踏車了,現在連小轎車都能通過,交通也便利了。

學習教育方面:記得剛上國小的時候,村裡的學校設備不齊全,教室很小,學校很小,牆壁都是灰突突的,雨天的時候還會漏水,教室里地面高低不平。後來政府補貼了,學校重建了,設備齊全了,教室大了,學習資源也更豐富了。教育水平提高了。

人員素質方面有很大提高。記得小時候,村里經常遭賊,不是誰家雞被偷了就是誰家菜被人摘了。吵架的,勸架的,都是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很多年了,沒見過婦女站在門前破口大罵的樣子了。見了面都是客客氣氣的,鄰裡間和睦相處。

這些年,家鄉變化很大,在國家政府的扶持和村民們的努力下,生活水平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