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作文優秀範文4篇

朋友圈——一個全新的情感紐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朋友圈了。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欣賞關於“朋友圈”的作文吧。

朋友圈作文優秀範文1:我的朋友圈

作者:瑋羽炫藍

每個人都有一個朋友圈,當然我也不例外。我不只有一個朋友圈,我有兩個呢!先介紹第一個圈裡的朋友吧!

智慧大王閆新躍

在我的兩個朋友圈中,關係最鐵的莫過於“智慧大王”閆新躍。在同一個班時,我們倆形影不離,只要你看見他,他身邊的人肯定是我。我倆的衣服一模一樣。每天到校,放學回家都走在一起。每天見面就聊學習。說今天學的會不會。是不是很簡單?雖然每天都聊著同樣的話題,但每天都很開心。記得有一回,我摔倒在了路上,很疼。閆新躍一個勁的安慰我,並把我攙扶回家。回來時他已經滿頭大汗了。有個這樣的鐵哥們兒真好!

介紹完了第一個圈的主要人物,該介紹第二個圈的了,看:

功夫大王羅寧

“看我拳打北山猛虎,腳踢南海蛟龍”一系列動作的動作做完後,便開始介紹自己:“大家好,我是羅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這就是我的朋友,羅寧。它的功夫很不錯,會打長拳、金剛拳、五步拳……我也喜歡武功,我們倆就交上好朋友了。不過交上好朋友,卻不談武功了。開始談遊戲,每次都約定好時間上線玩。每次不玩到十一二點決不善罷干休。這樣使我們的友誼更深厚了。最令我感動的事是我成績不好,正準備哭時,,他走過來,拍了拍我,說:“李新宇,你平常很陽光呀!今天怎么這樣陰沉?”這一番話安慰了我,使我高興起來。

搞笑大王王棟

“大家聽我說,今天,我給大家講給笑話!”他還沒說,周圍的人就都笑起來,然後他就下台了。別人問他,你還沒說呀。只見他說:“我剛才已經說了嗎!”大家才恍然大悟。這就是我的朋友,王棟。他長得十分搞笑,好像天生就是用來搞笑的。和他在一起,你會天天感到快樂。有一次,我悶悶不樂,他就想方設法的吸引我,引我開心。我從那時就開心起來。

你看了我這三個朋友,很是羨慕吧!但是,我最希望,能將這段純潔而美好的友誼延續下去!

朋友圈作文優秀範文2:別再為孩子進行微信拉票了

作者:王旭明

時下,特別流行在微信里給孩子或學校獲得某項榮譽拉票。有的家長在自己的朋友圈持續數日發微信為孩子拉票;還有學校為了評比名次要求家長必須為學校微信投票,並讓老師監督;甚至,還有的家長因微信投票沒完成老師下達的指標,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等等,不一而足。

為給孩子或學校獲得某種莫須有的榮譽,竟然如此弄虛作假、不擇手段,這不是在教育、在育人,而是在反教育、負育人。

人們無論是辦教育還是培養孩子,其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是什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在他的文章中反覆強調一個觀點,那就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不看學生的實際表現如何,但靠親友團拉票,這樣的假成功就是教孩子追求虛榮。

其實,為孩子和學校拉票除了與教育目標和本質相違背之外,也與科學的育人方法和規律相違背。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和心理認知特點,施以相適應的育人方法,是培養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規律。不少學校和家長就是不認識這一點,急功近利、不擇手段地想讓孩子迅速成功,走向輝煌,完成人上人的家長使命。

像為孩子拉票如此違反教育規律的事在學科教學中也普遍存在,再來看一例。

語文教育是這些年最熱鬧、最花哨,也是最時髦的一門學科。但在這花哨、時髦和熱鬧的表象下,我們沒有看到學生語文質量的大面積提高。以筆者最近了解和聽到的語文課為例,什麼主題語文、情境語文、詩意語文、綠色語文、邏輯語文等,生生把一個語文學科弄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帶來表面的和虛假的繁榮。筆者聽課後隨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老師的教學情況後發現,老師對所講內容雲山霧罩不知所云,甚至連關鍵字詞句段的關係和含義都搞不清楚,學生更是不知一堂課下來學到了什麼,師生糊糊塗塗,何以成為語文?

語文學科的規律是什麼?就是姓語名文,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語文素養為目標,以字詞句段篇和語言、修辭、邏輯為手段訓練學生並整體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學科。在當下的不少語文課堂上,不僅有許多讓學生說大話、空話和假話的引導,在形形色色的語文觀指導下,把語文課上成了四不像課,而且還充滿了對語文教育規律的粗暴踐踏和違背。

無論是拉票還是語文課上讓學生說假大空的話,無論是揠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還是不會字詞句段篇的教學,都是對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育人規律的粗暴違背和無知踐踏。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違背規律的辦教育、抓人才的方式方法,在周圍還有不少。儘管我們費了不少力,投入也不斷增加,活動一個接一個,經驗亦不少,表面上一派繁榮,背後卻是教育內涵減少和質量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就是不遵照客觀規律辦事,甚至對客觀規律無視和篡改。如此循環下去,就陷入一個怪圈:越重視、越給錢、越豪華、越熱鬧,教育質量越不行。為孩子微信拉票之類的行為蠢在何處?就蠢在這裡。

不能像搞運動那樣搞教育,也不能像抓行政工作那樣抓育人。按照教育自身規律辦教育是簡單、明白的事情,也是智慧和必需的事情。

朋友圈作文優秀範文3:朋友圈的真相

自從各類社交平台產生後,我們尋求被他人發掘和認可的欲望有了無限可能:人人網的頁面瀏覽數告訴大家,我是一個受關注的人;微博上有成千上萬冬粉的大V告訴大家,我是一個有身份的人;微信更是開闢了供個人經營的公眾平台,告訴大家,我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冬粉數、瀏覽量、轉發率、贊、評論……我們開始用這些數字來衡量自己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價值,這些數字仿佛比它背後所度量的那件事更具有說服力。而自從有了這些數字,我的朋友圈裡仿佛每個人都成了占地為王的一方諸侯,時刻都在用一種貌似謙虛的方式展示著自己的優秀。

“這是我前一陣寫的稿件,又被轉載了。總有人約出書,到底答應不答應呢?”

“小夥伴非要給我做專訪,只好答應了,其實也沒做出什麼成就來。”

“最近又上了兩個節目,拍了美片,你們可不要說我胖啊!”

“諸事不順,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體味人生。”(附自拍)

而緊跟著這一條條新鮮事的,是評論里此起彼伏的男神女神、人生贏家。

前一陣一個大學學妹申請加了我,通過後一聲招呼沒打,一句問候未說,出於好奇,我點進她的朋友圈轉了一遍,差點就沒能回來:今天我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的採訪……今天我創辦了創新性的公眾賬號……今天老闆讓還是新人的我獨自去談客戶……今天我之前寫的稿子被北大引用了……看得我後背起陰風,腦門落冷汗,滿心都是被年輕一代的優秀所捶撻的震撼:我活至今日,竟不知世上還有如此優秀之人。然而略略轉念,若是按鈕一划,將朋友圈禁止,你在我的人生中莫說捶撻,怕是連撩撥都算不上吧。

有時看到些自秀好感的言論,我總是想有一個匿名送雞皮疙瘩的選項,只可惜朋友圈的功能設定總能輕易地讓朋友“圈”了你,看不過去、懶得理甚至覺得噁心的,最多也就是不贊而已——誰會真的撕破臉皮告訴你“拜託美圖秀秀磨皮都磨平了的自拍就不要發了”或是“求你同一篇文章發在不同的賬號上就不要每次都自轉一遍了”,畢竟退一萬步講,大家都還是“朋友”。

在紛繁雜亂看不到背後真相的朋友圈,尤其是自媒體的存在,讓每個人都成了能講故事的人,把自己做的事說與他人聽,以此來體現:我的經歷值得被惦念,我的努力讓世界改變,我的人生絕不如水般寡淡,我的未來會讓所有人閃瞎眼。可是親愛的,如果這個瞬間,我禁止了你的朋友圈,你是否還能如此這般信誓旦旦?

親愛的朋友,請不要再把你自己的優秀說與我聽,這個世界之大,明眼人之多,我相信以你的出色,我會無法迴避那終有一日鋪天蓋地的影響力。若是我暫未接收到關於你的信息,想必你尚需再鍛鍊些功力。當然這些話是批判也是自我反省,虛榮的人性讓我們都無法逃脫對那些讚美之詞不能自拔的上癮。可羅素說:“我們為什麼而活?”

因為愛,因為對知識的渴望,因為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下一次,不如想想那甚至未曾有過手機的人群,他們仍在溫飽線上舉步維艱。所以請讓你的優秀散發到這個世界中去,最好能在人類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等到那一日來臨,我自然會發自心底地給你一個點讚的愛心。

朋友圈作文優秀範文4:微信和我

準確地說,微信和我還沒有發生直接關係,但發生了間接關係。

我這么說,是因為我至今沒有微信。我有4G手機,也有部落格,但都沒有開通微信。不是我守舊,而是我覺得它對我用處不大,而且也有別的途徑部分替代它的功能。所以我就不開微信了。

但我與微信發生了間接關係。我的妻子,我的一些朋友,都在用微信,於是我與它發生了間接關係。

妻子家務繁忙之暇,喜歡刷微信,樂呵呵的。她曾給我欣賞她微信上的國小同學畢業二十周年聚會照,讓我羨慕不已。相比之下,不玩微信的我,國小同學星散各處,音訊寂寥,無從訪覓。有時看她很沉醉地聊微信,我就想:這也是妻的一種精神享受啊!

但我還是沒有開微信。我生性好靜,平時忙於教書、讀書,不願把時間耗在微信上。去年末,我的正讀大三的學生回校聚會。他們告訴我對微信的普遍感受:“很浪費時間!正在上課,每隔五分鐘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看看上面掛了什麼新內容。”我聽了,暗暗慶幸自己不開微信。

我知道微信是親朋好友間極好的交流方式。可我也覺得,感情的維繫,並不一定要仰賴於時時刷新的微信。魯迅先生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之慨,而我板起手指頭細算,則很自豪自己有六位知己。我的這些知己,都不在微信上聯繫感情,甚至逢年過節,亦無客套問候。可彼此都知道對方是知己,在心裡盛著,永不褪色。我有一位遠在大城市打拚立業的知己,我們的友誼近三十年了,平時我們各忙各的,幾無聯繫,可我們都把彼此當兄弟看。

而且我知道,微信上的“朋友圈”,成分很混雜,並不全是“真朋友”。我看網上報導說,一些人無論見了誰,都要拉進微信“朋友圈”,為的是賣面膜。這就噁心了。我問妻子有沒有這種事。她說有啊,但不理它就行了。但她又說,有一回她在“附近的人”里,看到了她單位的一位領導,猛向她發了不雅信息,什麼“出來玩玩呀”,還有黃色圖片。“他不知道我是誰,但我憑他的微信認證照認出了他。這人樣貌猥瑣,沒想到行為更猥瑣,”妻子說,“後來聽同事說,他還在外面包了‘二奶’。”我聽了直搖頭。

微信的“附近的人”、“搖一搖”功能,為我們廣交朋友提供了方便,但也考驗著我們的智慧和定力。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的微信私密往事:已為人夫、人父但風流不減的他,在“附近的人”中遇到一位已為人妻、人母但丈夫遠在他方的寂寞少婦,於是二人曖昧地交往起來。“那段日子最怕老婆翻看我的微信了,偏偏我老婆是最喜歡檢查我微信的,”朋友心有餘悸地說,“我只好把‘她’設為男性的名字。”這段由微信引發的婚外戀以女方的熱情難禁、男方理智將女方從微信中刪除而告終。“就差最後一步沒有邁出。也幸虧這最後一步沒有邁出,要不然,兩個家庭都毀了!”朋友拍額稱慶。不過,他近日又在微信上結交了一位氣質樣貌俱佳的外地貴婦。我有點擔心他這次真的把持不住了。

微信和我,迄今未發生直接的關係。可即使是身邊這些間接關係,也足使我深切感到:微信確實是個好東西,它便利了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交流方式;可如不能理智對待,它也會給我們帶來事業、倫理、精神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