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人兒回頭金不換

話說人等,皆愛分圈子。男生幾個,女生幾個,這細細分來,著實是多。

在每個圈子中,總有一個主導者,一個或多個附和者,也總是有些個,濁人兒。誒,此濁人兒非彼濁人兒。此濁人兒,指的是那些個成績平平,甚至乎是差生的人,此等人,大多懂得遊玩之道。

有人言:“一滴清水,不能使整杯濁水變清;一滴濁水,卻能使整杯清水變濁。”小生並不這般認為,且聽小生說道一二。

小生學堂中,最出名的圈子,無異於小生所在的圈子。小生不才,恰是那濁人兒。此圈中多為人才,善書禮樂,各有所長,獨獨小生不同,小生不善書不禮樂,只懂那遊玩之道。引得圈中人人迷上了遊戲,刷刷,成績掉了幾大截。先生常常用兩把刀子一般的眼神,將小生切水果似的切分。先生仰天長嘆,“一滴濁水,污了整缸清水,可嘆,可嘆!”小生慚愧,不敢見眾人。

一日,眾人慰小生,曰,“阿紫莫要在乎先生之言,余等失了阿紫,少了許些歡樂,怕是不久便要鬱結進心肝罷。不妨余等教阿紫善書禮樂,阿紫教余等遊玩之道?可否?”小生喜極而泣,應了。

小生是個濁人兒,污了一缸清水,清水卻樂於助小生為清水兒,且願暫屈為濁人兒。小生感動至極。

一缸清水,一滴濁水,若是清水排斥濁水,不斷翻滾,只會使自己變得渾濁。而有些清水,甘願先為濁水,潛移默化濁水,終究讓大家都歡喜收場。

一滴濁水,最初,必然是清水。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要本性在,終究有一天會成為清水。但是若清水不願幫助,那就只會污了一缸清水。

浪子回頭金不換。為什麼我們不能試著去幫助那些個濁人兒呢?成就如此一樁美事,勝造七級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