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盪邊的童謠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過的,老屋的邊上,有一灣清亮清亮的河水,翠翠悠悠的蘆盪。蘆花年年綻,花香歲歲飄。

外婆用蘆花納的乾底鞋,也不知被我穿破了多少雙。我只是把外婆的愛與付出當作理所應當。對外婆的付出何以回報?真的,從來都沒有想過。

我原以為那張小紅木桌還會繼續飄香,我還可以和外婆倚著老牆,唱著童謠,聞著蘆花香。可外婆病重,倒下了,我真的好怕失去這一切。於是我懂得了什麼叫關懷,什麼叫付出。

我把馨香的蘆花編成手鍊,用芬芳的蘆葉包著糯米煮成粽子,送到外婆的枕邊,看外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一絲一絲地微弱笑。我學會用手指輕揉外婆腫大的關節。親情與溫暖,就在那一刻,像離子一樣通過指間,流入汩汩的血液,像電擊一樣傳遍全身。

可,這樣的日子還不到一個月,外婆就不行了,她閉上了眼,兩滴濁淚隨面流下。是感懷,是悲哀,還是欣慰……

老屋從此便孤獨地立在蘆盪邊上,斑駁的老牆長滿濕滑的苔蘚。我走到外婆的老屋的院中,忽然懷念蘆花鞋的芬芳與那縹緲的童謠。原來生命是可以這般脆弱的,像是蘆花,可以在一瞬間香飄萬里,也可以在一剎那香消玉殞,隨風而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多么明智的一句話,趁著愛自己的人還在,學會付出。

讓愛的源頭永遠有清泉匯進,讓愛的分子永遠隨支流向遠方瀰漫,最後的匯聚……便是滴水成海。

月光如雪,蘆盪飄香,遠處,傳來縹緲的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