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

宋詞人蘇東坡有一首《水調歌頭》讚頌的是月亮的,後來流傳下來成了後世中秋之作的典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媽媽在好幾天就忙著張羅買月餅等事,我和妹妹也跟著瞎忙亂,濃濃的中秋之意充滿了整個家庭。晚飯時,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大家都在歡聲笑語中盼望著皎潔的圓月升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一輪明月終是在大家的期盼中升起了,大方且不失神秘,輕紗似的雲煙籠罩這明月,頗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美,讓人不禁聯想起廣寒宮中嫦娥的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人間一派祥和熱鬧,月宮卻是如此淒涼冷清,即使有玉兔相伴,吳剛伐桂,嫦娥也應該是寂寞的吧!嫦娥該是多么羨慕這煙火人間,長生不老又怎能比得上人間的合家團圓呢?當真是“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啊!可傳說畢竟是傳說,它也只是為中秋節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罷了。

按照規矩,中秋美食應先敬請月宮享用,而後是供奉自家祖先,最後才是家中之人品嘗。每年的這個時候,爺爺都會帶著我和妹妹畢恭畢敬的捧著食物供奉月宮和李氏祖先,今年也不例外。淡黃色的圓月放射出清冷的光,照得小小琉璃人間格外明亮,那些“獨在異鄉為異客”的人們也應是十分想念家人的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多么應景。余光中的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是如此的遙遠,雖仰望同一輪明月,可柳絮紛飛畢竟不是雪,他鄉的明月又怎會有故鄉的圓?望著那一輪似是而非的“玉盤”,他鄉的遊子怎能不燃起一絲,兩縷,如輕煙般的鄉愁呢?

《中秋之夜》大型文藝節目開始了,華麗的舞台上歌舞昇平,柔軟的沙發上全家人相談甚歡,我們在“千里共嬋娟”的歌聲中將中秋之夜推向高潮……

我在屋檐下仰望中秋節的月亮,讓古時的月光閃耀成今天的日光。八月十五情意濃,濃得化不開的是分開的憂傷與相聚的歡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