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談論妒忌的初三議論文

篇一:

嫉妒,和喜怒哀樂一樣,恐怕也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本能。看見誰比誰強,或是自己不如別人,往往心裡不好受,“嫉妒”立即擾亂起來就像蟲子一般立即擾亂起。

自古以來因嫉妒而鑄成大錯的人也夠多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想方設法來害他,結果卻全軍覆沒在孫臏的手中;《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因嫉妒諸葛亮而吐血身亡。龐涓和周瑜都是難得的人才,因嫉妒而死,真不值得。難怪人們常說,嫉妒是無謂地自尋煩惱,是無能的表現!

然而,從某些意義上說,嫉妒也並不是反面的。一個人能嫉妒,說明他有上進心。首先,說明他看到了自己與別人的距離;其次說明他不甘心落後與這一差距,奮進之心更加堅定。難道我們能說這是無謂的自尋煩惱嗎,是無能的表現嗎?要說無能,那些把嫉妒看得隨意得人,安於落後別人得人,自暴自棄得人,雖未自尋煩惱,但不是更無能嗎?

嫉妒,是一種心理本能。它既有正面,也有反面。只是在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怎樣處理。我們不能因嫉妒而傷害他人身心,也許因為嫉妒,會使你更加充滿力量的去前進,去奮鬥!

我們不能說嫉妒有害,也不能說嫉妒無害。重點的是我們怎樣去看待而已!

篇二:

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諸葛亮才華橫溢,處處勝過自己,便心生歹念想害死諸葛亮。他以軍中缺箭為由,令諸葛亮三天造好十萬支箭。誰知諸葛亮滿口答應,並立下了軍令狀。周瑜暗自高興,滿以為這下可以除掉諸葛亮了。而博學多才的諸葛亮,利用他淵博的知識,夜觀星象,乘著大霧,去曹營“借”了十萬多支箭回來復命,使周瑜的陰謀未能得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確有這種人。他們生怕別人超過他,當別人有了成績、受到別人的讚揚時,他不但不虛心學習,而且,還在別人背後說長道短。這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實際上是極其狹隘、卑鄙的庸俗作風。

數學家華羅庚就不是這樣的人。他小時侯算術成績很差,還常常不及格。他並沒有因此而去嫉妒優秀同學,而是常常勉勵自己:別人也是人,自己也是人,別人做得到的,我也做得到。於是,他研究別人為什麼考得這么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最終成為了一位數學家,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進取精神啊!

我也有嫉妒別人的時候,當別人考得比我好時,我不是去分析我錯的原因,而是希望他下次出個大錯,好和我扯平。想起來,真的好慚愧。

嫉妒這個東西,害處十分大。我們一定要從小克服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