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青春的日子初三議論文800字三篇

篇一

青春,是許多人心中最美的,最懷念的記憶;生活,則是許多人心中苦澀而又難言的經歷。有多少人,在生活面前,放棄了對於青春的堅持;又有多少人,在生活面前,偏執地相信青春萬歲。

從出生到踏入社會前的時間,大多數人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與知識博弈上,無暇顧及生活的瑣事。所以,青春當道的我們無憂無慮,有的煩惱,也只是考試失利、沒有得到喜歡的衣服等無關疼癢的小問題。因為煩惱少,受到的打擊小,得到的失望少,所以我們總是鬥志昂揚,積極向上,帶著一股衝勁和韌勁,還有些許多執拗。正是有了這一點的執拗,這一點的不服輸,青春才有了意義。

青春的信仰就如王朔所說,“什麼也瞧不見,還在那瞧,瞪著白內障,這叫信仰”,這也是我們身上可貴而又可愛的閃光之處。青春讓人熱血沸騰,正值青春的年少大多血氣方剛,肆意瀟灑,不會顧忌那么多,想到就會努力做到,不輕易留下遺憾,懂得去爭取想要的東西。當然,我們並不是一貫地目標明確,頭腦清醒,也會有迷茫的時候,也會感到不知所措,也會多愁善感,可是青春不就是這樣的嗎?不必苛求青春是完美的,正是這些不完美才讓它更具魅力。

漸漸地,我們長大了,我們開始和以前聽說過的生活相遇了。我們發現生活與青春的不同之處太多太多,多到讓自己無所適從,多到不知所措,多到想要繼續躲在青春的懷抱里,任性地不願長大。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生活還是將我們包圍了,我們開始適應,開始改變,開始成長。明白了生活中有許多煩惱和許多令人頭疼的事,自己疲憊不堪;懂得了“生活充滿勞績,但仍要詩意地棲居”;明白了美麗的堅持有時只是徒勞,只會耗費心力,卻毫無回報;懂得了“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不是所有喜歡的東西都要占有它,得到它;懂得了“凌晨四點鐘,看到海棠花未眠。

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的涵意。生活就是如此,適應它,並不是變得世故,變得圓滑。而是保持心中的稜角,但與這世界相遇時,收起稜角,與這世界、與這生活握手言和,在生活中,懷著青春的心,成長成自己所期待的樣子。

所以,我們懷揣著青春賦予的滿滿的正能量與生活握手言和,去努力地活出自己的人生。

篇二

在時光的流逝之中,我們總會經歷一些事情,這些經歷有的會給我們留下美好的記憶,有的則會在我們的心靈抑或是身體上留下傷疤。

這樣的傷疤有的會隨著時光的累積而慢慢淡化,年逝,有得則會沉澱到歲月的長河裡,久久地存在。青春未央,讓青春呈現最美形態的方式,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讓青春更有價值的流逝。一想到最美的青春,腦海里總會浮現你的樣子。

你喜歡把頭髮挽起,露出你光潔的額頭消瘦的輪廓,你喜歡穿白色裙子,長及腳跟,你喜歡白色的平板鞋,你喜歡在右耳打上三個耳洞。你笑起來的時候右半邊臉會有一個淺淺的酒窩,眼睛眯成一條線,但是總愛帶著大大的黑框眼鏡。我們最愛做的事就是一起爬大山小山,走過每一條路,你會把沿途的風景照下來,你說你想要當畫家,去各個美麗的地方寫生,然後寄給遠在天涯海角的我。你喜歡看張愛玲的小說,總愛為裡面某個感人的故事情節哭鼻子,一哭就停不下來。你會拉著我的手跟我討論裡面的劇情。可是你不知道,我不喜歡那樣的小說,因為結局太過於悲傷吧。後來你也有寫了你自己的小說,我有去看,卻沒有看到結局,因為你說結局是悲傷的。

初三那會兒,我們迷上了一個叫炫舞的遊戲,總是滿著父母偷偷進網咖去,沒有錢的時候把生活費都拿來用了,後來我們餓了一個星期的肚子。可是依舊不死心的去玩遊戲,打到日落昏黑才回去。那個時候的我,人緣沒有你好,被父母罵了,就只能跑到你家裡去。可是你卻比他們更囉嗦,一定要讓我回去,後來你也被家裡人罵了,跑到我家裡哭。在床上哭了大半夜然後起來唱歌。

我們一起哭過、笑過、吵過、鬧過,我們一起上下學,一起吃飯睡覺,一起追逐打鬧,一起……太多的一起。

如今的你已長髮及腰,卻在我的世界裡若即若離。你和你的她們在一起,學會了抽菸打架喝酒,好不容易見一次面卻只是為了錢。你說你不在乎你無所謂,卻沒有想過我的難受,你說我們都要放寬心看淡點,卻不知道我有多不忍。我知道,我懦弱,什麼也不能幫你。可是我只希望你好好的,至少不要在受傷。

久念,回不去的、美好的、有你的曾經。

篇三

走向成功的路有多遠,這話不是要問雙腳而是要問志向;攀上成功的高峰有多難,這話不是要問雙手而是要問信念。

生活的時日是太漫長了,我們走在這茫茫人生路上難免跌跌撞撞,即使如此,青春的路上一切都還如花似錦,韶華燦爛。我們各有彼此,奔跑於世,只為著向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奔去。走在青春的路上,我們需要思考很多。我問自己的心嚮往著什麼,也許應當是種淡淡的又不乏滋味的人生。

走在青春的路上,我們需要捨棄很多。錢鍾書說:“人生的刺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然而,一切失敗的陰影,一切成功的光環,你留戀的絲絲縷縷,你惆悵的點點滴滴,都應拋給過去,或遺忘在時間的角落,或載入人生的史冊。

我想,能讓心靈在真實中憩息的人便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人生最重要的價值是心靈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問自己為何悲愁失意,只因身在官場的他,看不慣那些追名逐利的官吏,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污,然而現實無法改變。於是,他辭官歸隱,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寄情于山水。

他登高而歌,臨溪作詩,伴著夕陽餘暉隨處走走,時時遠眺,看鳥兒歸巢,沉浸於恬靜而閒適的生活,遠離俗世。他捨棄了他該捨棄的,保留了一顆純淨、淡薄的心,這已足夠。

走在青春的路上,我們需要堅持很久。人的一生就是個不斷問路的過程,一次又一次地迷失,一次又一次地清醒,一次又一次地振作,一次又一次地探尋。從一次挫折中吸取教訓就是在人生迷途中又點亮一盞燈。人的心靈往往會在一次漫長的旅途中漸漸憔悴,也許,當你迷失得多了也就倦了,有時也許想過放棄,然而放棄就等於更久地迷失,不是嗎?

貝多芬的堅持足以震撼人心。那些靈性至極的黑白琴鍵撞擊出生命的悲壯樂章,訴說著貝多芬的夢想與信念。要知道,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悔。總有一天,曾經天真無知的你將會因你的堅持而無悔!

若明若暗的青春歲月里,陽光氤氳著我們的樣子,那小小的酒窩還斟不滿暖暖的淺笑,那笑中更增添了成熟的思慮。我們有遙遠的志向,我們有堅定的信念。我們經過人生的走廊,走在青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