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年夜飯的國中作文

寫年夜飯的作文1

大年二十九除夕夜,所以的人都團員在一起吃年夜飯,這一刻我覺得所有的人都是幸福的。

每個人都在家裡和自己的家人歡聚一堂,姑媽一家也來到我們家吃年夜飯。老爸、老媽和姑媽在廚房裡洗菜、切菜、炒菜忙得熱火朝天,爺爺和姑爹則在準備碗筷,只有我和哥哥在悠閒地玩著電腦。

過了不久,隨著老媽的一聲:“來來來,吃年夜飯了。”我這隻小饞貓就飛奔到飯桌上。哇,年夜飯好豐盛啊,有:羊肉串,雞腿,清蒸魚……,我一看了就“口水直流三千尺”。老爸放完鞭炮,我們就開吃了。我一開始就“占領了”一個大雞腿,接著我又吃了許多的羊肉串。這時,大家都站起來,開始互相干杯,我卻還是坐在椅子上吃著菜,因為這些菜太好吃了。過了一會兒,我也拿飲料當酒敬大家。

我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大家有吃有樂,高高興興的,談論過去一年所發生的難忘的趣事和新年裡大家的願望。

這是多么難忘又幸福的一頓年夜飯啊。我真希望我們全家能一直這樣幸福下去。

寫年夜飯的作文2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又到了除夕,晚上七點,整個城市上空煙火滿天,四面八方的爆竹震耳欲聾,我的心開始痒痒了,一秒鐘都等不下去了,纏著老爸陪我放煙花。

你看,鑽天猴“嗖”的一下飛到了空中,“啪”的一聲,像天女散花似的散落開來。還有降落傘,“呼啦”飛到離地面15米的地方,慢慢的它的裡面展開了一個小降落傘,緩慢地降落到地面。煙霧彈更是有趣,又不同的顏色對映煙霧,沒有一點火花,站在中間有一種騰雲駕霧的感覺。

放完煙花,回到家裡,只見大伯和爺爺做好了豐盛的除夕飯,有我最愛吃的紅燒魚和草莓,情不自禁的咽了幾口吐沫,饞的我口水差點滴下來,真想上前摸個草莓往嘴裡塞,為了不使姐姐說我是饞貓,我只好去搬搬桌椅,拿拿碗筷,終於開飯了,正準備狼吞虎咽時,老媽給我使了個眼色。

我嘿嘿笑了,然後站起來祝福了每個人,祝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伯伯,嬸嬸,白頭偕老,前程似錦。祝姐姐,越長越漂亮。祝老爸老媽,心想事成。然後悄悄在心裡祝福了自己學習更上一層樓。這時候爺爺舉起了大拇指誇我道“還是我的小孫女懂事”,我開心極了心裡像吃了蜜一樣。老媽向我讚許的點了點頭。這時候的我肚子咕咕直響,不管了,我要開動了。

吃完飯,我飛快的跑到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有相聲,歌曲,雜技,其中我最喜歡劉謙的魔術,他的魔術太不可思議了,竟然手裡拿著硬幣,穿過玻璃桌子,把硬幣遞到了另一位男士手裡,太神奇了!真使電視機前的我看的目瞪口呆。

我喜歡這個除夕夜,它使我暫時放下了繁重的學習,使我吃到了美味的年夜飯,使我放了漂亮的煙花……真是使我其樂無窮。噓,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又長大了一歲喔。

寫年夜飯的作文3

除夕的夜飯,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辭別舊歲的重要時刻,又是具有祈望將來,迎接新年的特殊意義,當全家老少合歡團聚,共進年夜飯的時候,其樂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細說。在上海的風俗中,年夜飯這頓豐宴,同樣很隆重。席面上魚肉珍饈,花色繁多。糖臘銀絲芥和炒塌科菜,那是上海地區的特產,年夜飯除了魚肉海味,要算這種特色風味菜最為引人胃納了。

年夜飯的萊餚,上海人很講究好名堂。有錢人家吃魚吃肉,“年年有餘”;還吃那種讀來和“發財”諧音的發萊。一般人家年夜飯席上,發芽豆和黃豆芽總是有的,因為這象徵著升和發,十分吉祥如意。果類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語說:“除夕吃紅柑,一年四季保平安。”還要吃些芋頭即芋艿,上海人有諺語說是:“除夕吃芋頭;一年四季不犯愁。”另外,吃豌豆,因為豌豆又名安樂菜,和長生果之類,同樣都是很吉利的名稱。至於上海舊俗說是除夕吃飯時不宜淘湯,傳為淘了湯吃飯的話,第二年外出辦事或旅行,會要遭到雨淋的,這當然是無稽之談了。

除夕之夜的吃,在年夜飯之後,飯萊雖撤去,但守歲酒和果品之類卻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關於守歲酒,唐人詩中有首《守歲》,有說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有說為董思恭所作,暫不管是誰,那詩表達了一年又將伊始的辭舊迎新之情,則無疑的:“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守歲酒相陪伴的是舊時上海守歲的風俗。吃過年夜飯後,不能睡覺,大人小孩都要守歲。過去傳說是老天爺在此夜會打開天門,將金銀財寶撒往人間。其實,這反映了人們希望能過富裕生活的心理。同時,守歲的習俗作為對於勞累了一年的慰藉,和更新明年計畫的奠基,也是滿有意義的。

守歲,上海人家家點起紅蠟燭,香爐里插著一大把香。等到燭與香燃畢之時,也就已經會是五更雞啼了。人們挫在守歲桌旁,看大紅蠟燭的燭芯結出各種模樣,名之為“如意”等吉祥的稱呼,表示對年歲的況賀。小孩則有所謂“提燈會”,拿著各色兔子燈和點燃的小蠟燭,跑來跑去地玩。各家守歲時於屋中高燃的銀燭,名為“守歲燭”。守歲燭在各處各屋都須普遍點燃,過去上海人叫這為“照虛耗”。在農村里,除夕還在田間點亮燭炬,或者用長竹竿縛著稻草燃照田地,這稱做“照田蠶”。至於窮苦農婦,除夕還在忙忙碌碌地做著家務或生計。正如有首竹枝詞所寫到的:“鑼鼓年除夜鬧街,照田蠶燭列村排。抱兒有個貧家婦,此夕還忙手做鞋。”

舊俗在除夕子夜時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接灶就是把灶神從天上接回家來。屆時,家裡男主人換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燭於灶前,祭祀儀有如送灶日那樣。接灶完畢,家中主人親自關上大門,門上貼有“封門大吉”的紅紙。這時實際上已是年夜結束了。家中小孩老人有上床稍睡休息的,此外大多數人都是守歲終夜達旦的,至多是坐在守歲桌旁打個盹而已。當然,事實上由於年夜飯吃得遲,加上心緒激動,守歲之時並不會覺得很長,有吃有喝,有說有笑的,更不會感到有什麼寂寞的。“封門大吉”之後,待到拂曉雞鳴時,換貼“開門大吉”紅紙,家家趕緊燃放起爆竹,“蓬啪!”“劈里啪刺,劈里啪刺……”響聲此起彼伏,連續不斷,宣告新的一年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