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讀後感

當我讀完《就英法聯軍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時,我不由得被雨果的精神給打動了,他站在了全人類的立場上為中國打抱不平,他並沒有因為“搶劫”中國的有自己的國家而予以維護,他以客觀的角度給這次遠征中國給予了“讚美”。

“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這句話將圓明園與巴特農神廟來做比較。“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造城樓,裡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這段話特別優美,可以讓人想像出圓明園。是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築,讓人一下子就能想到,讓人不禁感嘆。“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築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這段話又說明了創建圓明園的辛苦,為下文英法聯軍的罪行做鋪墊。“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這段話總的寫了圓明園的地位。“這個奇蹟已經消失了。”這是一個過渡句,讓人們想接著往下讀,讓人們產生了好奇心。接下來,便說了英法聯軍的罪行。多處運用了反語,讓人們更加痛恨英法聯軍。

最後,雨果說了,法蘭西會把他們在圓明園“搶”來的東西,歸還中國。

這讓我更加痛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光榮事跡”了,雨果令我感受到了他站在人類最高境界來以客觀角度面對英法聯軍的事跡時高大形象。

我對雨果的敬佩不禁多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