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讀後感

《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這本好看的科普書,拿到手上的時候,花了周六大半天的時間就看完了。想來,對於當時費盡心思和精力去擬就文字的四位作者來說,這點時間顯得有些不敬,即便是對於付出極大努力編輯出如此漂亮的一本書的松鼠會來說,自己看的這么快,也有些慚愧!

當然,自有補償的辦法:一則是會在以後的生活里,肯定會不斷的“溫故”,也會持久不斷的向身邊的朋友推薦;二則就是要認真的寫篇讀完之後的感覺。也許,正是這樣的一份對自己“認真”的要求,反而不知道從何起筆?比起,我以往那種,讀完一本書之後,憑藉情緒的一時“洶湧”草草寫就的文字,這次顯然需要先讓自己平靜下來,把思路從一味追求表面和內心瞬時衝動的狀態下脫離出來。

於是,冷靜了兩天,只是也沒找著角度,總覺得寫出來的,就是太乏味的東西。手上還有別的書還沒看完,就繼續看吧!其中一本就是自己欣賞已久的《民主的細節》,常常拿起來,就沒法釋手了!看得樂不可支卻又深深刺激到自己的時候,突然間就腦海里就闖進來《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這本書了。

如此截然不同的兩本書,怎么會給我一種相通的感覺,科普和人文社科都是自己極其喜歡的類型,但是從未聯繫在一起過,也從未想過,我為什麼會喜歡這兩類東西?要是這么細想,就會恍然間明白一點,正是這兩者之間一點共同的東西在吸引著我,也是我一直為之深深入迷的。

《民主的細節》在用一種很平和的語態剖析著美國社會種種百態。一般涉及到政治民主意識形態,總能跳出兩幫人扯著嗓子,爭執不休。然而在劉瑜(《民主的細節》一書的作者)的筆下,顯得冷靜而又客觀,凡事皆有因有果,暫且擱下這沒完沒了的糾紛,先看看到底是這么一回事,捲入糾紛雙方的人是否真正弄明白了,自己在為個什麼東西如此“狂躁”。

就是這種態度,我在《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一書里也深深的感受到了,當為一個問題吵鬧不休的時候,很少有人靜下心來,去想想這事背後還有什麼細節?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甚至沒來得及想想我卷進去是為了什麼,就開始舉起大旗“鬧革命”了。

書中我最喜歡看的那些細節就是,作者在講述一件事情的時候,徐徐道來,將一點現象剖析的細緻入微,道理明白。這或許就是一個科普作者的必修之功。比如瘦駝在《水怪趣談》一文中,先列出了大家所懷疑為水怪的種種跡象,以及種種描述,然後一點點針對性的分析,原來,你所相信的東西這么禁不起推敲。只要你多想想,多琢磨一下,本質不難清楚,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沒興趣或者不屑於做這份工作。

寫到這裡,不由想起被大家傳說已久的一句話:存在即是合理的。我倒不一定贊成“合理”,但是贊成存在即是有原因的,什麼原因?那就不能簡單依據自己的感覺和接受的點滴就匆忙下結論,需要多想想,也就是三思而後行的意思了。

科普和社科類的文章做的就是這種工作,它沒有給你豎起某種方向標,而是去講述和說明一件事情,講清楚了,至於你怎么接受,它自然也不會強加某種觀點予你。松鼠會讓我非常喜歡的一點就在這裡。總能在這樣的一次次之後,漸漸確立起自己的選擇標準。

往深里去想,我為什麼喜歡這樣的文筆,也許源於我就是個思維邏輯不很清楚的人,常常想來想去就滿腦子開始飛起來了,其最終的結局可能,半夜興奮的睡不著。對於我這種情緒不易控制的人,特別希望能看到別人瀟灑自如,絲絲入扣的去分析某些東西!再加上,還能寫的妙趣橫生,那就是更是上好的文章了。

《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出彩的地方很多,除卻了四位作者妙筆生花,內頁插圖也是很誘人的,這么做或許對擴大這本書的閱讀對象也是件好事,總有些孩子會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感官上至少親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