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悔?不悔?

試問人活得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自由,能自由自在地如鳥兒般遊逛青山綠水?還是為了有更好的生活,為了能更好地學會在這披著面具的人群中得到所謂的金錢、地位、名利?但生命終結,一切將隨著肉體的消失不復存在,最後不過只留下黃土白骨罷了,成佛成魔都不過只在一念之間罷了。

——題記

還記初識《蓮花》時是在書店,仿佛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不知為什麼,那天,我在一個書架前頓住了腳步,看到了那本書——白中又有些灰的色調,乾玫瑰花瓣色的兩個大大的字——蓮花。簡潔得仿佛什麼都沒有。樸素的裝幀,卻不難看出是編輯在用心設計的;低調的設計,卻有著一種誘惑人的魔力。只因看了一眼,我便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那個封面,或者是那“蓮花”二字讓我想起了那素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美譽的聖潔的蓮花,或許是因為那簡介……總之,我與她的相識,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

翻開書頁,細細品味內容。清冷的格調卻也令我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它,我不知道為什麼素來對清冷的文字有著偏愛,不是我生性涼薄,只因那些清冷的文筆總是告訴著我們最真實,最殘酷的道理,而這些道理卻又是生活中最容易發現,但人們卻也不太在意的。

《蓮花》敘述年輕女子慶昭身患疾病,滯留高原,靜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剛剛結束追名逐利的暄騰往日,兩人因一次邂逅,相識,相知,一起一段旅行,來到那墨脫,傳說中開滿蓮花的勝地尋找善生所述女子——蘇內河,而後曲終人散,各自天涯。這不僅僅是一場旅行,更多的是一種信仰,能夠握住自己的信仰,是一件美好的事,美好得令每個讀完她的人都會掩卷深思,恍若隔世……

內河在《蓮花》中可以說是個靈魂人物,她沒有在文章中真正出現過,只是通過善生的回憶而令我們了解。很多人喜歡這個性格桀驁、勇往直前、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女子。但,命運之神並沒有眷顧她,但,她也並沒有屈服。她如同那毛毛蟲奮力蛻變成一隻優雅美麗的蝴蝶,撲閃著翅膀找尋著適合自己的花朵。最終她也得到了收穫,找到了一叢讓自己停留的花朵——墨脫。她對山裡的孩子儘自己所能奉獻了自己的愛,同時她也得到了人們的愛。奉獻與回報有時便是那么簡單。縱使最後她在土石流里喪生,但埋葬那與世無爭,隔離凡事的聖土中,我想她一定沒什麼遺憾,因為她感受到了世間最美好的真情,也敢於撕掉世間一切偽裝。

善生生活得虛假,如同一個傀儡,一步步按著計畫披著面具在那無一不靠著地位的世間迷失自己。金錢、地位、權利等這些名利慾望他得到了,但這些枷鎖也讓他因負重無法前行,太重的負擔讓他看不見路上美好的風景。但他終究領悟到了,及時脫身了。有人說善生是個痴情之人,但我卻不這么認為,或許他只是長時間在那虛偽的面具下累了,脫身做了個局外人,猛然回首,原來所得到的那一切終究不過沉與黃土罷。又或者時光荏苒,轉眼滄海桑田,曾經那人已是紅顏已逝。也許墨脫之行是他心靈之旅,是生命最後的洗禮。誰也無法理解別的任何人,誰也無法被任何別的人理解,誰也沒有資格去評價任何人。

有的人雖在生活上有些挫折,但他(她)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海倫?凱勒在還是嬰兒時期因一場高燒失去了聽力,還失聰,但命運為她關起了一扇窗戶時,也為她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她失去了一些東西得到讓她收益一生的恩師——莎莉文老師,更寫出了一篇篇著作。我想她是不悔來到這個世界的,雖然她看不見豐富多彩的世界,但恰恰如此這也給她想像出比我們看到的更美好事物的能力。

哪種人生更好?每個人對自己一生的追求或悔?或不悔?不論怎樣,最終只留下黃土白骨罷了,結局都是注定的,過程一切全憑自己所選,不過無非是或默默無聞,或遠近聞名,或遺臭萬年……罷了。人生總不能兩全其美,人生,總存在著真實的不完整,允許這些不完整的存在,對人,對己,從此寬容。明白那種少年的傷痕,明白無愛的悲涼,明白物質所帶來的虛無,明白自身的脆弱,渴望得到救贖,卻無望。無望是因為不是真的渴望救贖,在欲望的海洋里漂浮,很多人還是很開心的。

一文終落,這裡面還有太多我這個年齡段所不懂的,或許幾年後,又或許若干年後再拿出這本書來品味,會發覺原來曾經我不懂的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