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我翻開書冊,仿佛面對著洶湧澎湃的大海,歷史的浪潮滾滾而來,民族的文化,在此處凝聚;民族的精神,在這裡顯現。

我閱讀,我與歷史人物共席對話。我閱讀,我和時代風雲同聲呼喚。我思,我問:是誰推動著歷史的車輪?

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有多少英雄豪傑匡扶正義,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尋真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李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們為著民族利益嘔心瀝血,他們為著民族尊嚴而獻身成仁。他們是民族的英雄,他們在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戰!

然而,這就是答案么?歷史,就是英雄好漢的演兵場嗎?

偉人的話在我耳旁迴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

是那些無名的平民,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在虎門灣引水銷煙……是那些樸實的百姓,將心血熔煉成兵馬俑,用汗水鑄就萬里長城……是的,是人民的意願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我感慨,我讚嘆,那些威名遠揚的英雄豪傑,因為他們演示著人民的壯舉,所以他們才在歷史的畫卷上書寫濃重的一筆;那些流芳百世的志士仁人,因為他們呼喊著人民的心聲,所以他們才在歷史的柱石上鐫刻下深沉的印記。

當我翻到書卷的最後一篇“武昌起義的炮聲”,已是華燈初上時分.

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武昌起義的炮聲,宣告了封建王朝的滅亡,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上下五千年》寫到辛亥革命暫告段落,但歷史卻掀開了更為氣勢磅礴的崢嶸歲月。一個世紀以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位偉人,領導中國人民描繪了宏偉雄渾、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三座豐碑,顯示著古老的中華獲得了新生、變換了新貌,走向新的未來。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回望歷史,感慨良多;著眼當下,更應豪情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