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樹所唱的,是所有人的經歷——聽《平凡之路》有感

我覺得《平凡之路》唱的,用兩個字來歸納,便是“經歷”。

是朴樹的經歷,是韓寒的經歷,同時也是所有人的經歷。

僅通過一些媒體或者風言風語般的傳遞,是無法真正知曉一個人在一段時光里究竟經歷了什麼的。譬如朴樹,十年沉寂,沒有作品,沒有活動,沒有多少露面,沒有多少聲音,甚至一度像消失了一樣。誰也不知道這個曾風靡華語樂壇,一度登上成就頂峰的才子突然之間去哪了?對於大多數到達一個事業頂峰的人而言,突然的“消失”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但朴樹這么做了,從媒體的相關報導看,朴樹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抑鬱症”,是因為“感情問題”、是因為“家庭原因”,甚至有媒體大言不慚的說是因為他“江郎才盡”。如今這個時代的媒體,有時候的作用並不是展現真相,而是“製造“所謂的事實,對於這樣的事實,你所要做的就是啐一口痰,然後置之不理。所以,究竟朴樹這十年都經歷了什麼?我們無從知曉,所有的選擇和經歷,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再譬如韓寒,年少成名,一路像腳踩風火輪一般,從少年作家到賽車冠軍,從人民公知到雜誌主編,從“一個”老闆到電影導演,有優雅妻子可愛閨女,有甜美家庭幸福生活,看起來順風順水,把自己吹過的牛逼一一實現,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通通做遍,儼然一個人生贏家。但“你看到的,都是我想讓你看到的”,人們看不到的,或許包括了韓寒北上北京那四年的蟄伏,或許包括了《獨唱團》的無奈,或許包括了“方韓大戰”的質疑,我們所看到的,也只是這樣的大概,卻無法知曉這些大概背後的細節里,他都經歷了什麼?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而兩個人如此這般的經歷,大部分都濃縮在了《平凡之路》這首歌里。不是說將經歷濃縮成了故事,而是將經歷融化成了一句句歌詞和音符。

且看這一段歌詞:

徘徊著的在路上的

你要走嗎

易碎的驕傲著

那也曾是我的模樣

沸騰著的不安著的

你要去哪

謎一樣的沉默著的

故事你真的在聽嗎

兩個人都曾經歷過徘徊,兩個人都天生驕傲,曾經沸騰過,也不安過,沉默過,在路上過,都已成為過往,成為故事,卻並不在乎,是否在聽。

而整首歌最令人動容的句子,是這兩段歌詞: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只想永遠地離開

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

我曾經象你象他象那野草野花

絕望著渴望著也哭也笑平凡著

我覺得這兩段歌詞更多的是在寫朴樹的經歷,他在事業巔峰時期,擁有一切,名譽金錢,都是最好的時候。但他選擇了沉寂,像是突然的毀滅,毀了這一切,一切都轉眼飄散如煙。像是墮落,也曾掙扎,絕望過,渴望過,失去過方向,但卻從未放棄過,即便是像野草野花,也未曾真正的放棄。只不過是想離開,去尋找,去發現,去獲得平凡。不知道朴樹經歷的究竟是怎樣的生活,但在這一段歌詞里,我們窺到了一些。

那這其中有韓寒的影子嗎?有,不僅如此,有大多數人的影子。凡經歷過的,都能從中看到自己。並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情不自禁在腦海里回放過往,尤其是那些經歷過低谷、經歷過孤獨、經歷過絕望,又從未放棄,一直努力的人而言,《平凡之路》將會是衝擊內心深處柔軟的一首歌曲。

由於並非專業人士,不好大談歌曲的音樂屬性如何如何,但也忍不住想說兩句自己的感受。整首歌曲的曲風是新鮮的,但卻又是非常朴樹的。從前奏的緩緩流淌,到高潮段的大聲歌唱,再到結尾處的平和。似乎是中規中矩的編曲風格,但我們卻能在鼓點、貝斯聲中,聽到十年之前的那個朴樹,在《傲慢的上校》里那樣,在《colorfuldays》里那樣,在《傻子才悲傷》里那樣,一股驕傲,一股不屈,一股執著,一股堅強在迸發。加上朴樹一如既往的清澈聲音,整首歌曲讓人在糙感中體味乾淨。

是的,歌曲的編曲質地顯得粗糙,但這不是音樂人的水平問題,恰恰是有意為之——為了符合電影質感。

僅從目前的預告片和相關影像看來,《後會無期》是一部在路上的電影,而這部在路上的電影,充滿了砂石路、柏油路、沙漠、荒島等質地粗糙的元素,使得整個電影的質感,在我看來,就是光腳踩在路上的感覺。

所以,《平凡之路》這首歌本身,歌詞上唱出了朴樹的、韓寒的、你的、我的、他的、大部分人的“經歷”,令人不禁聯想自己,聯想自己走過的路,經歷的種種,然後感動。音樂上則演繹出了人生中如此這般的經歷所帶來的質感,並且恰當的符合了電影的感覺。就這些看來,《平凡之路》值得單曲循環。

我在手機上上看到韓寒微博發出這首歌曲,立即打開試聽,然後單曲循環十幾遍,在聽到大概第六遍的時候,公車緩緩穿過這座繁華的城市,我眼眶濕了。不是裝逼,不是矯情,而是,這首歌讓我想起了自己,在路上的那些時光,在青春期中的迷茫,其中所經歷的,我能體會到,而這首歌剛好觸碰到了內心,於是激發了一種感覺。

這種感覺,是被擊中的感覺。

謝謝朴樹,謝謝韓寒,謝謝《平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