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

在座的很多同學都讀過余華的作品《活著》,而我今天所講的是他的另一部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從某種意義上說,《許三觀賣血記》承續了《活著》的基本主題——生命的受難本質。所不同的是,《活著》里的富貴面對一次又一次無情的死亡打擊,仍然要頑強地活下來;而《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里的許三觀面對一次次生活的難關,用鮮血開始了漫長的生命的拯救。《活著》的經典是因為它的極端性,而《許三觀賣血記》的好,卻來自它的生命力。前者是將生命做實驗般地不斷摧折,後者卻宛若河水般靜靜流淌。

余華用溫情的筆墨,讀後感勾勒出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真實而又平淡的故事,把讀者的心靈深深地震撼折服,甚至讓讀者熱淚盈眶,比如我。小說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高潮,有些情節可以說是很可笑的,但是又覺得那是屬於哪個時代的人性和劣根性。許三觀和許玉蘭的糊塗婚姻僅僅是因為可笑惡八角三分錢和許玉蘭父親的封建思想,當許三觀知道徐玉蘭的不貞時氣急敗壞,一反常態,不再唯妻子命是從,看著方鐵匠搬自己家東西時,幫忙不說還特別賣力,對於養了九年的一樂,心情十分複雜,愛也不是,恨也不是,始終走不出他是別人兒子的陰影。許三觀會對一樂說:如果你是我的親生兒子,我最喜歡的就是你。多么辛酸的一句話,這事個怎樣的命運,讓一個平凡的男人承受如此之多的無奈和痛苦,他的內心也要承受多大的煎熬!

當我讀到許三觀用賣血的錢帶全家人去勝利飯店吃麵條,除了一樂,因為他說一樂不是他的親生兒子,他只能吃一個沒有手掌打的地瓜時,我很心疼,很憐惜一樂,甚至討厭許三觀的“無情”,他閉著一樂去找何小勇做親爹,何小勇打他、罵他,一樂傷心難過,多么可憐無辜的一樂!他一路向西,越走越遠,沒有人是他的親爹,當許三觀找到一樂時,他背著這個不是他兒子的兒子,看著一樂委屈可憐的小臉,許三觀的心終於動容了,也許真正的親情並不來源於血緣關係,而是無私的付出。一樂很孝順,除了許三觀的話誰的話也不聽,許三觀不計前嫌讓一樂為慘遭橫禍的何小勇叫魂,那一幕,一樂和許三觀一個屋上,一個屋下,他們的對話感染了我,那才是父子之情。也許是從他賣血帶全家到飯店吃麵條開始,也許是從他和一樂屋上屋下對話開始,也許是從他衝進何小勇家,拿刀在臉上,然後指著所有圍觀的人說:從今天起,他就是我親生兒子開始,許三觀的形象慢慢地高大起來,我也慢慢地被他感動了!他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他用賣血來對抗生命中的苦難,丈量苦難的長度,他就像是一個扁擔,挑起了家裡所有人的苦難,他是一個為家擔當所有的好父親、好丈夫。

讀到最後,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許三觀,但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兩個人物:一個是跟龍,一個是阿方。根龍左後賣血死掉了,阿方身體不好,許三關再和阿方見面的時候,阿方已經顯得很老了,阿方解釋說:鄉下人顯老,要是城裡人,四五十歲看上去就像三十多歲。再見根龍時,阿方已經賣血把身體敗壞了,根龍看起來也很老了。而且樣子全變了。根龍說:“我們鄉下人辛苦,所以顯得老“。當讀到這些時,不由覺得好心痛,伴著淡淡的憂傷,我在思考:究竟是時代的變化,才造成了他們的悲劇,還是有其它原因呢?我們再小說中了解到得只是一些人用賣血完成了對生命的拯救。生活到底是有多無奈,多艱辛,才使他們冒生命危險去賣血。這群人代表的是整箇中國的社會生活狀態,那么多平凡的人,在這樣的歷史洪流中,無奈地掙扎著。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當時代的重負反應在一個家庭的時候,家庭的渺小是多么顯而易見啊!人們的生命在卑微中更顯偉大!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的序中說,他在寫的時候,已經不能算是他在創作,是裡面的任務自己張嘴自己說話,而他,也已經變成了一個讀者。我認為小說最後一節尤其精彩,許三觀想吃炒豬肝,身邊又沒錢,但到了醫院,沈噱頭卻說他的血只能賣給油漆匠漆家具。可是對於他來說,賣血已經成為他度過生活難關的唯一辦法,無法賣血讓他感到自己人生走到了盡頭,他再也無法為這個家庭做些什麼了。”他的淚水在他臉上縱橫交錯的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縫爬上了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長出去的數值,就像渠水流進了天地,就像街道布滿了城鎮,淚水在他臉上織成了一張網“。這是那事對他那種悲不自禁、孤苦無助的悲痛心情的描寫。許三觀賣血的一生,給予我們許多震撼,然而當他老去,他的下一代的命運又會如何?在一樂兵種是,許三觀在路上遇到的柔順柔福,許三觀把他們帶入了一個賣血渡艱的漩渦,讓他們嘗到了那種不用辛苦勞作便可獲得豐厚報酬的甜頭,他們的命運有會怎樣,他們倆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阿方和根龍?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給了我們很大觸動,也洗完它能夠帶給你們許多感悟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