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一天我翻開《歷代散文選注》,恰巧打到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我立刻被那簡潔清新的詞句所吸引。“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生還。”我深為作者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我又想到:古人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尚能借書,“手自筆錄“,而我們今天的學習環境比他們好,即無凍餒之患,又無奔走之勞,更應嗜學。

我們有些同學在學習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他們學習不好,往往不在自身找原因,卻強調其他客觀原因,如家中無人輔導、手頭少書、時間太緊等。

宋濂青少年時是如何學習的呢?“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嘗趨千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宋濂不顧天寒動手,堅持抄書。遇到問題,跑到百餘里之外,請教別人。我們今天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在學校問老師,可以參考書,也可以在同學之間討論,即使到老師家中去,總也不至於跑上百里吧!由此可見,學習要靠自己的勤奮。

還有些同學認為自己的學習條件比別人差,因此就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這是不對的。我們今天的學習條件再差,也無法與宋濂相比呀!像宋濂那樣勤奮學習的例子在古代是不勝枚舉的,如車觺囊螢、孫康映雪、匡衡鑿壁偷光……他們都是家境貧寒,學習條件極差,但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我們今天的條件和他們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們學習成績再不好,誰之過?正如宋濂所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資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看來,搞好學習必要靠自己的努力,必要靠勤勞。高爾基說得好: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它燃燒起來的就是勞動再勞動。”只要我們刻苦學習,吸取前人的好經驗。循序漸進,學習再學習,就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