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風箏的人》有感作文初一範文10篇

《追風箏的人》讓世界了解了一個遭受戰火蹂躪的、默默無聞的阿富汗斯坦人,這才是文學的魅力,也是這部小說的藝術魅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追風箏的人》有感作文初一範文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一

讀完《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分,有時,我常幻想自己的未來,這樣我就會對未來某一天發生突然變化,更加從容。這是一本關於救贖的書,也是一本關於友情、善良的書。

對於這本書所寫的年代與歷史,由於年幼,我並不清楚,只知道是一個連年戰爭,充滿硝煙的地方,在我的意識里,那裡的人民飽受戰爭的折磨,所以根本不會想到那裡也是一個春暖花開,羊肉串飄香,孩子們可以無憂無慮追風箏的地方。

而在這本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阿米爾與哈桑之間就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如果說他們是朋友,那為什麼當哈桑被一些年齡大的孩子欺負時,阿米爾不挺身而出,卻沉默和逃避?如果說他們是主僕之間的忠誠之情,那阿米爾為什麼要在十幾年後再次踏上這個充滿戰火的土地上來救贖呢?

從這本書里,我看見作者對種種苦難和暴行毫不諱言,用一種博大寬廣的悲憫之心承載這片土地與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所有歡笑和悲傷。沒有因為對故土的愛而迴避了阿富汗社會的種種鄙陋,卻也沒有刻意嘲諷,只是去還原並且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的選擇,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快樂。

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友誼從放風箏開始,很多年後,能讓阿米爾記憶猶新的依然是和哈桑追著風箏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追風箏的過程中,看清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

儘管小說的敘述如同流水一般,將故事的發展情書徐徐展開,但作者內心確如同奔騰的潮水,想席捲一切不公正的社會現象和人性的正反兩面。一冷一熱,使得整本小說有了正常的體溫,甚至能讓人聽到書頁里的血脈的流動和心跳,最後都衝破作者的身軀的思想,變成寬廣的河流,沉靜而包容。

可能就我目前的生涯狀況,是不能體會作者寫這本小說的初衷。但我能從作品中體會他作為主人和僕人之間尊卑,作為貴族與賤民的隔閡,作為朋友和兄弟的真情,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無法轉變的種種無奈卻又不想要傾訴的一和訴求。

《追風箏的人》將兩個不同人生的人放在歷史的宏大背景下運用生動而細膩的刻畫,洞見人生和人性的複雜。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二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我的思緒如同天上的一隻只風箏高低起伏。宛若在夢中,我聽見心底有個聲音對我說: “為你,千千萬萬遍。”我想起了那隻藍色的風箏,想起了哈桑——那個兔唇的哈扎拉少年。

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時的阿富汗沒有硝煙,沒有戰火,阿米爾和哈桑就出生在這裡,一個美麗祥和的地方。

阿米爾和哈桑的命運,或許在出生時就已注定。也許是阿米爾父親與哈桑父親的主僕關係,也許是普什圖人對哈扎拉人的歧視,使阿米爾和哈桑,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阿米爾十分渴望父親的關愛,於是參加了一場風箏比賽。當天空中只剩下他的紅風箏時,他取得了勝利。忠誠的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但就在回去的路上,哈桑被曾經得罪過的人攔下。這時阿米爾也找到了哈桑,他看見哈桑被人欺辱,卻跑到了一邊。正是因為他的膽小、怯弱,使他一生都在贖罪的路上。

我們或許無法責怪阿米爾。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也藏著一個像阿米爾一樣的小人,膽小、怯弱的小人。我們只能用自己的選擇去彌補我們所犯的錯。

成年後的阿米爾為了贖罪,放棄了在美國安逸的生活,回到了阿富汗,時局動盪的阿富汗。是的,那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一路上,他歷經坎坷,也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他要救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的親侄子。

人生就是這樣,不斷的犯錯,然後彌補,然後再無可避免的犯錯,然後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彌補。在這條通向好人的路上, 阿米爾一直在贖罪。歷經千辛萬苦,阿米爾終於把索拉博帶回了美國。

燦爛的晚霞中,一隻只風箏在天空中翱翔,又是一場風箏比賽。阿米爾和索拉博齊心協力,將最後一個對手的風箏割斷,他們贏了。當那隻風箏飄落時,阿米爾追了上去。就像兒時的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一樣。為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用一生去追的那隻風箏,是親情、友情、愛情,也是正直、善良、誠實。這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一個他自我期許的人。追風箏的人,所追逐的僅僅是風箏嗎?很明顯不是。我想,那隻風箏既漱桑去追逐的那隻斷線的風箏,也是阿米爾成年後去追尋自我救贖的那隻他心裏面的飄忽不定的風箏,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人所要尋求的內心的無愧和寧靜。

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的去追。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三

夕沉下,一人,一影,一風箏線……,一幅捉摸不透的畫面。

翻開華麗的封面,開始走進這幅畫:主人公阿米爾少爺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阿米爾趕走了哈桑,阿米爾後來對此行為深感痛恨,並在成年後返回故土“贖罪”……

作者用那細膩的筆觸勾勒出阿米爾記憶中的另一個阿富汗,與如今恐怖主義和戰亂有著鮮明對比,令人震撼。

當然,令人震撼的不僅僅於此。書中那個僕人哈桑,當別的小朋友欺負阿米爾時,哈桑總是擋在前面,即使是一對六;當阿米爾被霸道孩子攔住去路時,哈桑勇敢地舉起彈弓說:“放我們走”;當阿米爾為了贏得爸爸的讚賞,讓哈桑去追那隻藍色的風箏時,哈桑毫不猶豫轉身就跑;當那些孩子堵住那風箏去路時,哈桑默默承受他們的傷害,口中卻依然喊著:“為你,千千萬萬遍。”這份真摯的諾言,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也有形影不離的夥伴,一起玩耍,一起上下學。可當一方有難時,又有多少人會勇敢無畏地挺身而出幫助他呢?答案是“寥寥無幾”。為什麼會是寥寥無幾呢?因為我們都是阿米爾,心想著:“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並且我們也從不會為別人付出。這也許正是我們最大的悲哀——自私、懦弱。看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我們都應該向哈桑學習,學習他的勇敢,學習他的無私……,不要再像阿米爾那樣,因為一個懦弱的疏忽而失去了人生中最寶貴、最純真的友誼。

合上書,夕沉的天空依舊火紅,只有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依舊敲打著我的心。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四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像追風箏的人,我們都在追著一個我們很想得到的東西;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夢想著追到夢想中屬於我們自己的那隻風箏;或許,我們每個人都為了追到那隻風箏而付出了很多,放棄了很多。但,有些人大膽地追著,有些人怯懦地不敢上前追逐,有些人還呆呆地站在原地。

在追風箏的過程中,也許會遇到許許多多你想像不到的困難,會遇到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有時候甚至會讓你遍體鱗傷,粉身碎骨。

但,阿米爾沒有放棄,我們更不應該放棄。

正像書中說的一句話一樣:“為你,千千萬萬遍。”阿米爾為了哈桑追著風箏,而我也為著一個人,去追這隻承載了多重含義的風箏。

記得以前,有好多人問我:“學習是為了什麼?”那時候的我為了敷衍,就非常大眾化地說:“為了將來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是的,這是許多人的答案,但,這並不是我的答案。

剛剛來到這邊的時候,人生地不熟,幾乎一天哪裡都不能去,就呆在家裡,就是因為怕我迷路。還好,我家樓下有個公園,而那裡,就成了我最大的樂趣。

一個夏天的夜晚,在家裡太熱了,我就跑出來到公園玩一會兒。當我坐在一個石頭上時,一個和我年紀差不多的女孩走了過來,親切地向我打著招呼。一開始,我有些害羞,慢慢地,我們漸漸熟悉了。每天,我一寫完作業,就跑來公園找她,她總是非常熱情地陪我;有時候,我也會有些任性,她也並沒有因此而疏遠我,更多地是包容我;誰的天空不落雨,傷心難過的時候,她都會陪著我,安慰我。有時也在想,上天對我太好了,在這裡遇見了她,她是那么地懂我,理解我。每次,我都把生活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告訴她。說到傷心的事的時候,她陪我一起難過;說到開心的事的時候,她陪我一起開心。當然,她的生活中也會有一些不順,可是她並沒有跟我說,可能是怕我也跟著她一起傷心難過吧!

就這樣,我們開心地度過了一個假期。

假期結束的那天,她叫我陪她去公園玩一會兒,我答應了。到了公園,看到她還是坐在那個地方,一樣的坐姿,一樣的梳妝打扮,一切都和從前一樣,沒有變過。我走上前,在她身邊坐下了,就這樣靜靜地坐了一分鐘,我們都沒有說話。突然,她的一句話打破了沉默:“我……要走了。”我十分驚訝,或許我早該想到的。我緊張地問:“為什麼?”“其實我來這邊只是來旅遊的,假期一過,我就要回家了。”悲傷的表情在我臉上再也掩蓋不住了,她看到後,笑了一下:“沒事沒事啊,別這樣,我家在紹興,到時候有空可以來玩啊!我有空也會回來找你的!”聽到這話,我欣慰地笑了。

過了幾分鐘……

“時間到了,我要走了。”

“這么快!”

“嗯嗯!”

“好吧,那再見!”

“嗯嗯,再見!”

她的背影漸漸遠去,我的心空了一大塊。回家打開QQ,看到了她給我的留言:

冉,謝謝你在這兩個月陪我,與你相遇,好幸運。永遠不說再見,好嗎? 瀅

“嗯嗯,不說再見!”我心裡默念著。

我們約定要努力學習,大學考到同一所學校。為了這個約定,我努力著,直到現在,都沒有放棄。

我始終追著我心中的那個風箏,以後我們會怎么樣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追過,就不會後悔。

因為我們之間的友誼勝過一切,愛,可以一直連線,到永遠!心中的風箏也可以飛得很高,很遠!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五

美好,殘忍,這兩種極端的矛盾詞語,在書中的編織下竟縮到一隻不起眼的風箏里,縮到一個平凡的僕人里,這本令人回縈難忘,令人震撼無比的書,就是著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寫的《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中的主人公是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他倆原先感情很好,做什麼事情都同甘共苦。可因為一場風箏比賽勝負的矛盾,阿塞夫覺得丟盡了面子,就找僕人出氣,因此,哈桑被阿賽夫這個暴力男孩所毆打,阿米爾不敢阻擋,背叛了朝夕暮處的朋友。成年的阿米爾回到阿富汗,竟發現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謊言——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阿米爾陷入了一個無法返回的噩夢……

讀完這本書,我的新也跟阿米爾一樣,被灰濛濛的霧霾籠罩著—我不明白,在現實面前,人們總會低下頭!阿米爾看著同情手足被狠打,低下了頭,成了懦夫;阿賽夫在名利和金錢的誘惑下,低下了頭,成了豺狼……但是,在這中間,我們依然看得見一些有節氣的人物,比如阿米爾的父親,他一生都在和熊拚鬥,胸懷十分寬廣。他不會因為對手是獅、虎而害怕,不會因為利益而叛離國家。最重要的是,他不會拋棄朋友,而會把他當為穿一條褲子的兄弟,處處關心著他。這一點,阿米爾做的就不比他父親好。

所有的同胞們啊!現實是美好的,也是殘忍的。我們不能嫉妒別人的勝利,而要發現自己的失敗原因,不能當懦夫、不能當豺狼、更不能當叛國賊!我們應該在現實的面前抬起頭,讓失敗的經驗記在心裡,讓成功的曙光照在身上, 這樣現實的命運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六

“為你,千千萬萬遍。”一句樸實而真情的誓言,久久地,沉澱在我的心底。

《追風箏的人》——一本講述阿富汗富少阿米爾與同父異母的哈桑之間,糾結而不堪回首的回憶,在經歷一場風箏比賽後,兩人的情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阿米爾從此就對哈桑充滿著深深的歉意與自責。直至20xx年後,當年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一次次沉重的打擊令阿米爾疲憊不堪,是那句真誠無邪的誓言,讓阿米爾找回了勇氣與愛。在那隻裝載著夢與希望的風箏面前,毫不猶豫地奮力地追逐著它。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隻屬於自己的風箏,它代表著夢與希望,在追逐它的坎途中,避免不了摔跤,失望,甚至嘲笑。卻總有些人,會賜予追夢者無窮的力量,他們也許只是在追夢者的身後默默地為他鋪路,但他們揮下的艱辛與汗水,是鮮為人知的。每當追逐時離那隻翩翩飛舞的風箏更近一步,他們就會露出欣慰的眼神與自豪的微笑。在這遙遠的路途中,陪伴著,激勵著,興許未曾索想過回報,但依然以那微弱而強烈的愛,保護著那追風箏的人。

奮戰那幾天,緊張的氣息瀰漫著整間房子。而我則是整天待在房間裡奮筆疾書,大腦飛速運轉著。而有一個人,連續三天都在書海中為我翻閱資料,尋思著為我做些筆記。直至第四天清晨,她怯怯地走進我房間,書桌已堆滿資料,所以她將那本泛黃的筆記本輕輕地放在桌角邊,故作鎮定地說:“你有時間就看看吧,可能對你有點幫助。”說完便釀釀蹌蹌地走了出去,關門時還不忘捎上一句“別太累,有事叫我”我的心一悸,打開那本本子,工工整整的字型,五顏六色的標記,都整齊有序的排列在暗黃的書頁上,翻到最後一頁時,上面赫然寫著“為你 千千萬萬遍 加油”九個大字,我的心像被洪水泛濫般,眼淚一擁而出,滴落在顫抖的手背上,滴落在感激的心裡。

為了不讓為你付出的人失望,請勇敢的,努力的,追上那隻夢的風箏!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七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風箏、關於友誼的故事,它還關乎親情、人生、內心和救贖。小說的其中一大線索就是主人公阿米爾的自我救贖,因為年少時的懦弱和膽小,多年來都承擔著對哈桑的愧疚,讓他無法原諒自己,也無法活得輕鬆,當拉辛汗在死前打電話告訴他,讓他回喀布爾救哈桑的孩子時說“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於是,阿米爾義無反顧地回到已經受塔利班統治的面目全非的故鄉,在與阿塞夫的鬥爭中救贖自己。他曾經欠哈桑太多太多了,背負著沉重的無法償還的良心債,讓他恨自己。所以,當他在救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時,被阿塞夫打的嘴唇開裂、肋骨一根根斷掉的時候,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和輕鬆,以致於情不自禁的大笑起來。他太想為哈桑做點什麼了,即使只是替哈桑的兒子多挨幾拳。到底,我們彌補,我們救贖,是為了那些曾經被我們傷害的人,還是我們自己呢?不只是阿米爾在救贖,他爸爸也在救贖。因為年輕時候對阿里妻子所做的事讓他背負了良心債,於是他發錢給窮人,修恤孤院,以此來為自己贖罪。他不能公開承認哈桑這個兒子,給哈桑正常的父愛,所以只好把哈桑留在身邊,儘可能地照顧他。如果真如拉辛汗所說:“當惡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那么,阿米爾的爸爸算是獲救了的,他選擇了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過錯。而當年的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以致於一直活在背叛朋友的痛苦裡。還好,他最後救回了索拉博,獲得了解脫。

我想人的一生就是這樣,不斷的犯錯,然後彌補,然後又無可避免的犯錯,然後再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彌補。生命中有太多需要我們承擔的責任了,而人往往自私和懶惰,以為可以逃掉,卻把自己弄得深陷泥淖,然後,再拚命地爬出來。或許我們可以在看過小說之後,想想自己,是否有難以忘懷的自責,是否還有對曾經的悔恨,如果有,那么去救贖吧,去尋找內心的安寧。

追風箏的人,所追逐的僅僅是風箏嗎?很明顯不是。我想,那隻風箏既漱桑在喊過“為你,千千萬萬遍”後,去追逐的那隻斷線的風箏,也是阿米爾成年後,踏上重回故鄉之路,去追尋自我救贖的那隻他心裏面的飄忽不定的風箏,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人,所要尋求的,內心的無愧和寧靜。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八

不是揮手告別,不是轉身離去,而是我與風箏,與我們的風箏,再相見。 ——題記

“為你,千千萬萬遍。”因為這一句話,億萬讀者從此記住了這個人——卡勒德▪胡塞尼;因為這句話,多少書友記住了這本書的名字《追風箏的人》。

七十年代的喀布爾還算安穩,卻依舊充斥著社會動亂與種族歧,孩子們在這樣的一方天空下尋找自己的快樂。阿米爾和哈桑曾是很好很好的朋友,他們一同坐在樹上盤算著用胡桃射狗;他們沐浴在夕陽下,阿米爾為哈桑念書;他們配合默契,在風箏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但這一切,在阿米爾親眼目睹了哈桑被人欺負卻不敢挺身上前後,漸漸地改變了。阿米爾心中的懦弱與慚愧讓他不願面對哈桑,他與哈桑日漸疏遠。在生日之時,偷偷將爸爸送給他的表藏進了哈桑的被子裡,誣陷漱桑偷了手錶,哈桑終究是離開了,阿米爾也隨父逃往美國。

看到這一段時,我心裡挺看不起阿米爾。為什麼好朋友有難不為他挺身而出呢?為什麼要為了一己之利把生活了十幾年的好友趕走呢?怎么能心安理得地繼續享受自己的生活呢?可站在阿米爾的角度,我捫心自問:如果我的好友被欺負,我是否會絲毫不畏,替她出頭呢?我默默地思考著,好像理解了阿米爾。我想,他只是自私,害怕自己受到傷害而無暇顧及別人。但一秒鐘的猶豫與遲疑便是咫尺天涯,再也無法挽回。

後來,從拉辛漢的口中,阿米爾得知了哈桑是自己的親弟弟,得知了哈桑與妻子因為保護他的房子而被打死在大街上,得知了哈桑的孩子被送往孤兒院無依無靠。被迫接受真相的阿米爾震驚又憤怒,他拒絕相信又無可奈何。拉辛漢請他找回索爾博並好好照顧,拒絕與遲疑動搖著阿米爾的心靈,但他終於接受了這個請求。幾經輾轉,當阿米爾終於找到索爾博時卻發現他在曾經欺負哈桑的人的手上受盡侮辱。他堅決的要帶孩子走,哪怕已被打的頭破血流。後來,阿米爾待心理壓抑的索爾博如自己的孩子,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和他說話。當風箏再次翱翔在藍天時,阿米爾說出了當年哈桑為他撿風箏時說的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友情與贖罪,種族的歧視與社會的風氣,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我曾為阿米爾的軟弱感到憤怒,為哈桑的悲慘遭遇而同情,可這就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有勇敢就必然有懦弱,有自私也必然有寬恕。它貌同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而你有著選擇的自由。我很慶幸,阿米爾終究戰勝了他內心的不安與恐懼,但他始終欠著哈桑一句“對不起”,就像是他自己說的“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裡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兒袖手旁觀。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還是再次救了我,也許是最後一次。那一刻我愛上了他,愛他勝過任何人,我只想告訴他們,我就是草叢裡的毒蛇,湖底的鬼怪。”寬容與信任貫穿著生命的公路牌,也許一點點隱瞞與欺騙都會使感情出現裂痕。那么請和好友一起讀這本書吧,讓友誼長久,讓愛永存。

為你,千千萬萬遍。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九

水充沛的夏天因為悶熱而散發著潮濕的韻味,滾燙的風像蛇一樣纏繞在視窗的樹上。一直艷紅的風箏飛入眼帘,劃破了我心中的風箏線。 ——題記

一直以來就對阿富汗這個富有神秘色彩而又多災多難的國家充滿嚮往。去書店買書時便一眼相中了這本《追風箏的人》。 故事的主人公阿米爾從小生活在阿富汗一個富足的家庭里,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有一個同樣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情同手足的僕人哈桑。哈桑對阿米爾忠心耿耿,無論是阿米爾做了什麼,他總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在阿米爾遭受壞孩子的欺負的時候,他也是挺身而出,為朋友兩肋插刀。可是,在阿米爾的內心深處卻清楚的感覺到,自己並沒有把這個出身低賤,目不識丁的哈桑當作自己的朋友。又到了一年的冬天,阿富汗的傳統“賽風箏”又開始了,按照慣例,那些被擊落的風箏可以被看作是勝利者的獎賞,哈桑聰明機靈,是個追風箏的能手。

某年冬天的賽風箏會卻讓阿米爾和哈桑友情徹底的決裂。那次的比賽,阿米爾成了冠軍,哈桑為小主人去追那隻被擊落的風箏。習慣了哈桑的一諾千金,阿米爾知道他肯定能順利完成任務,他滿心歡喜地等著哈桑為自己帶來戰利品,可哈桑遲遲沒有回來,阿米爾只好出去尋找。可卻在找到哈桑的那一刻驚呆了。

原來,追到風箏的小哈桑遇到了麻煩:正被幾個曾經找過阿米爾麻煩的壞孩子脅持,對方逼迫他拿出風箏,而哈桑不願意,於是,勢單力薄的他因此遭受了自己人生最大的恥辱——被這幾個壞孩子強暴了!而即使在這樣,他死命地保護好那隻被擊落的風箏。——殘酷的一切,站在巷口的阿米爾全部看在了眼裡,可是,他卻沒有勇氣上前制止!那次事件之後,阿米爾內心就開始被羞愧與痛苦所折磨,他知道自己很對不起朋友,自己懦弱,虛偽愧對朋友的忠誠。這樣的感覺一直把他壓不過氣來,終於,他在父親面前撒謊說哈桑是小偷,讓父親趕他們走。而即使是這樣莫須有的傷害,哈桑也毫無怨言地承認了。雖然父親執意留下他們,他們還是黯然地離開了。

幾年之後,阿米爾隨父親去了美國,先前優越的生活沒有了,在美國的日子,他謬的很窘迫,可父親還是一貫地有擔當,靠著父親賣力的打苦工,阿米爾順利地完成了學業,開始工作,戀愛,結婚,直到父親去世。對他而言,平淡的生活正好是他用來淡忘過去回憶的良方。父親去世後的某一天,阿米爾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經死去,阿米爾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帶著這個小侄兒,決定替哈桑承擔做父親的責任.。

跟哈桑的兒子談到他父親追風箏的時候,阿米爾充滿了欽佩和尊敬. 他帶著哈桑的小兒子一起去放風箏。這個結局很完美。至少我這么認為,因為起碼阿米爾在自己犯了錯的多年以後,還能有重新贖罪的機會。可是在現實中呢?又有多少錯誤能讓你重新贖罪?窗外一場大雨帶我回顧我的記憶。國小的時候我和她是最好的朋友,她能夠了解我的心事,能夠撫平我的創口。朋友間吵架也是難免的,但是那一次我們吵得特別凶,我對她惡語相向,拿她的弱點說事,她漲紅了臉,不跟我說話了,我也沒有去理他。直到我上了國中,她不再和我一個班,不再把所有事情都告訴我,我才明白當時給她的傷害有多大,而且我已經不能彌補了。

在某些方面,我覺得我和阿米爾是那么的相似。我們所有的年華像是世界中心的一張網,從裡面到外面慢慢地變稀淡。我們是蟄伏在中央的小小的蜘蛛。我們慢慢長大,身子底下的網慢慢變稀,很急的想要將網補起來,但是無意間把洞越扯越大。阿米爾的成長里並沒有很多溫暖開心的枝節,所有的葉子都長著鋒利的邊緣,劃破他的手指。他的成長滴滴答答的流著血。看完這本書,我突然想起國小時背得最熟的一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想阿米爾和那些野草是一樣的,可能在成長的時候被折斷或是踩在腳底下,都可以很快地恢復元氣長起來。但是如果遭遇的是一場大火,可能很久以後都沒辦法恢復,可能從此以後不再恢復。於是—— 野火燒不盡。春風也吹不生。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範文十

偶然間聽人說起這本書,一直沒有忘記這個奇特的書名。如今,我真正得到了它——這本《追風箏的人》。

哈扎拉族人,一個經歷了被羞辱、被踐踏,在蹂躪中頑強抵抗的民族。阿米爾是阿富汗的富家少爺。而哈桑,僅僅是阿米爾家的僕人,在後來的戰爭中被隨意殘害的哈扎拉族人。兩個人身份截然不同。哈桑,至始至終對阿米爾——他的少爺懷著至高無上的敬意。即使在那場風箏比賽後。即使他知道自己的阿米爾少爺,眼睜睜地看著他被侮辱,看著他就像任人宰割的羔羊,沒有反抗的能力。而他,卻跑了。即使哈桑知道,知道阿米爾背叛了他。卻毫無怨言。他具有令人敬佩的寬容、忠心。哈桑敬愛他的阿米爾少爺。不只是敬愛,是一種無私的愛,可以用一切去為他付出,卻從不求回報的人。

像綠葉,從來都只是在背後默默襯托著鮮花的光輝;像野草,在風中堅韌不拔,傲然挺立。哈桑,始終在堅持,始終在等待阿米爾,等待著自己在出生時說出的第一個名字的主人。可惜,終歸他們並沒有相逢。哈桑走了,離開了,被殘忍的塔利班組織輕鬆地用地雷炸死了。一個生命就這樣消失了。

往事永遠不會被埋沒。我看到,一個人犯下可怕的錯誤,他可能用一生來彌補。有些事錯過了,就再也不會來了。阿米爾就是背叛過後,重新踏上尋找本質的路的人。哈桑走了,不會再回來。阿米爾即使用他的性命,也要把哈桑的兒子帶出戰場。帶到自己的身邊。這是給自己內心的救贖吧,我想。錯過的就過了,再一次的情形,就不會再放棄了。

當一個人犯下了讓自己不可原諒的錯誤,背叛了對自己全心全意的人,他的心裡好像就留下了一道刀口。當再一次的情景,相似的人再次出現,人就開始贖罪。他們對不起自己的心靈,想讓自己的靈魂得到救贖。即使這很困難,但或許他們會用一生去彌補自己曾經的過錯。

錯過的,犯下的錯,都數去的了;而現在,曾經背叛過最重要的人的他們,也許只能用那種方法,抹掉自己曾經的過錯。用對他人、對對於被自己背叛的人來說是無比重要的人的無私奉獻,來彌補,彌補往事割下的傷口。即使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因為自己的靈魂,已經得到了救贖,那一道傷口,也即將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