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書筆記10篇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為歷史舞台,以批判阿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阿q正傳》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阿Q正傳》讀書筆記[200]

也許,在那個時代,像阿Q那樣的人,還會有一條“活路”;可是,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那些只會逃避現實、使用精神勝利法的人只會被淘汰,而不會取得成功。

也許,有時候,作作白日夢、滿足一下自己的心愿也是允許的,可是,我們不能把幻想當成生活的全部,而是要有計畫的去努力,儘量地去完成自己的心愿,讓自己的夢不再是虛幻的,讓自己的夢變成眼前的現實吧!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讀好書是我們唯一能在社會上立足的方法,更是實現我們夢想的唯一途徑!

《阿q正傳》讀書筆記範文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為歷史舞台,以批判阿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

作者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著眼於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後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羅曼·羅蘭說過:“這部諷刺寫實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國大革命時也有過阿q,我永遠忘不了阿q那副苦惱的面孔。”

《阿q正傳》讀書筆記範文

阿q是一個落後的僱農.作為一個落後的流浪的僱農.他的個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個性、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不僅與趙太爺迥然不同,就是與王胡、小d等也顯然有別。正想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有著“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不僅正面說明了阿q作為一個流浪僱農的貧困生活,而且從側面表現了阿q從本質上說來那種勤勞、老實、淳樸的農民性格。

《阿Q正傳》讀書筆記[500]

《阿Q正傳》,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讀它不禁有了些共鳴。

國中時讀它,覺得這是一篇有點滑稽的文章,還會感嘆阿Q的幽默細胞,在這樣大家都看不起他的情況下,他還能麻木自己,愉悅自己,雖然自己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赤貧者,“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

阿Q受到慘重的剝削,甚至失掉了自己的姓。當他有一次喝罷兩杯黃酒,說自己原是趙太爺本家的時候,趙太爺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給了他一個嘴巴,不許他姓趙。但他的精神卻“常處優勢”,他常常誇耀過去:“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 又常常比附將來:“我的兒子會闊的多啦!”其實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上輩,現在連老婆都沒有,那哪來兒子呢,他忌諱自己頭上的癩瘡疤,又認為別人“還不配”;被別人打敗了,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象樣……”

於是他勝利了;當別人要他承認是“人打畜生”時,他就自輕自賤地承認:“打蟲豸,好不好?”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么?”於是他又勝利了。遇到各種“精神勝利法”都套用不上的時候,他就用力在自己臉上打兩個嘴巴,打完之後,便覺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一個,於是他又得勝地滿足了。

就像麻醉藥,總麻醉自己,在嘲笑中任能跟著樂,不知道這算不算“知足常樂”呢,還是“自欺欺人”。不知道他會不會夜裡也感慨自己的不幸而流淚呢?

讀《阿Q正傳》後感

看了阿Q的故事後,我深切地體會到,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在舊社會生活的困難,當我看完了這本《阿Q正傳》,我總在想:阿Q的身世到底是怎樣?是闊得不得了?還是和他現在這樣,一天到晚,只要幹完活,就一定是無所事事?

像阿Q這樣樂觀的人,在舊社會,是不是很多?還是一個比一個悲觀?阿Q這種性格,讓我自悔不如,要是我能交許多朋友,每天快樂地玩,該做什麼做什麼,這樣的我,才是最好的!只要我能把握時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我在什麼時間可以完成,我一定不會經常反感爸爸,而爸爸也不會說我為什麼不完成作業等等的話,不再嘮嘮叨叨地煩著我。

阿Q的生活,我發現,現代的人從不會過這種生活,每天干完活,上街逛一逛,湊湊熱鬧,招惹一些人來戲弄他,打他。還參加一些政府反對的事,加入革命黨,使得他最後被政府槍斃,還讓人說他壞。我想問,現在,還會有人要這樣做嗎?

最後,我還想知道,在魯迅先生的筆下的中國人被他貶得一文不值,可他也是中國人啊,難道,魯迅的文章,中間還有別的用意嗎?

《阿Q正傳》讀書筆記[400]

也許對於《阿Q正傳》我們並不陌生,也常常聽到所謂的“阿Q精神”,說實話,讀了這本《阿Q》我就覺得阿Q不是指個人,是指一個現象,病態的現象。

全文讀下,覺得阿Q是個可憐人,可似乎又不值得我們同情。我們社會中有許多人很“阿Q”,他們說的好聽叫知足,知足那是怎樣的精神境界?阿Q打架打不過,就在嘴上贏過他人,可是得到的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心中平衡些——就是所謂的知足。

阿Q欺辱小尼姑,典型欺軟怕硬,以獲取心裡的滿足。阿Q勝的是小尼姑,他似乎覺得自己好光榮。

在作者筆下,“看的人們”“閒人們”“大家”“取笑的人”同是病態,病態有下面4鍾——自私,虛榮,不管他人,勢力。阿Q以為革命是為了自己謀利益的手段,等於造反。像現在,多少人忙忙碌碌,無非是為了尋求更過的個人利益。這不就是自私心的體現嗎?在人際交往中,同事互相吹噓,朋友互相攀比,這便是虛榮新的體現。

生活中真的動起手來,打架時,阿Q那樣討饒的人並不多,但是在公共場合起鬨、愛看熱鬧的恐怕不少,這便是不管他人。

社會大流中個體阿Q病態存在於人群當中,我們將如何將這種阿Q病態改正呢?這就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阿Q正傳》讀書筆記[400]

再次讀它,好象已不會佩服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他是矛盾的,雖然他遊手好閒,但他始終是農民,他骨子裡是質樸的,不過他有點愚蠢罷了,還有點膽卻,他不敢面對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就說服自己,在幻想中滿足自己。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徵是中國一般封建農村里普通農民所沒有的。即瞧不起城裡人,又瞧不起鄉下人;從自尊自大到自輕自賤,又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大,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樣典型環境裡典型的性格。

阿Q原來認為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是與他為難,一向表示“深惡痛絕”。現在看到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居然這樣害怕,未莊的人居然這樣慌張,便不免對革命“神往”起來。

他想:“革命也好吧,革這伙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和“精神勝利”不同,阿Q這個時候的感受完全具有現實的根據:向來驕橫霸道的趙太爺換了一副面孔,怯怯地迎著他低聲叫“老Q”;趙白眼也改口稱他“Q哥”,想從他這裡探聽“革命黨的口風”。

但這有點被壓迫者的報復思想,阿Q對革命並不了解。當封建地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扼殺了農民的要求時,阿Q還只是阿Q,留給他的是悲慘的結局,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劇。農民急切的要求地位,而革命不深入農民是無法成功的。

讀《阿Q正傳》有感

這本書在好久之前就讀過了,文中阿Q這一人物一直印在我的腦海。

阿Q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是一個僱農,只靠打工度日。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常用“精神勝利法”來進行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被別人打時,他說:“是兒子打老子”,用這種方式自我麻痹。

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家,享有名聲、地位——但他在人們心中永遠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阿Q正傳》向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後的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阿Q是辛亥革命時期的農民典型,社會地位低下,受壓迫受剝削,被侮辱被損害,生活十分悲慘。他身上有農民的優點——“真能幹”。他身上又有農民的弱點:主觀、愚蠢、封建。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的那個時代了,但阿Q的“精神勝利法”依然被現在的人使用著。依然像阿Q一樣自己麻痹自己,逃避困難。

阿Q精神雖然可笑又頑固,但不能不說,它依然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

《阿Q正傳》讀書筆記[500]

阿Q的一生是笑料的,未免可憐,卻不值得可憐!

對於阿Q,有太多的說法,其軟弱無能,勢強凌弱,無不暴露其本質。在那樣一個年代中,深處惡劣的環境,阿Q先生卻更表現出了不爭氣不警醒的態度。它漸漸形成了阿Q風格,即現在人們所說的阿Q主義。

生活環境的惡劣,做人的種種失敗,更使我們的心感到同情與憐憫,也許同情與憐憫對他來說無所謂,他會感到那些是什麼屁東西,走阿Q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屈膝人下,任人欺凌已是一種習慣。阿Q先生認為這是天命難違,是人的意志所不能轉移的,關鍵是他連反抗的意識都沒有,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雖然有人說他會舂米乾活,那只是當時看到他還有一點可用之處才說的風涼話,但事後是過河拆橋,沒用了就踢到一邊去——奴才到底是奴才,因為沒有了尊嚴,沒有了自尊。

雖說他有奴才的本性,卻不乏知道另一個道理——強勢的不敢欺負,難道還惹不起弱的,才有了調戲小尼姑的偉大做為。算是長了出息。

反感革命黨,痛恨剪辮子,懷疑在外面走路的女人與別人有勾搭。但為了高人一籌,卻想著投靠革命黨,在思想上占領高地。結果不選擇卻被屈成死罪。一向欣賞別人被砍頭的阿Q卻自己嘗到了被砍的感覺。難道這是命運的捉弄?

在那樣的年代,不應該有這樣的阿Q精神,為了生存,在生活中,必須要有自尊,必須要有尊嚴,必須要有志氣。這樣的人才不會寄人籬下,民族才更有生機。這種諷刺阿Q精神的思想,從側面激勵了我們要有尊嚴,讓我們更加有了勇氣,敢於面對困難。

阿Q,是洗滌了我們的心靈的人物!

《阿q正傳》讀書筆記範文

阿q的一生是悲慘的。他永遠是被人欺負的對象,可是讓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總是“勝利”。阿q是給別人做短工的,地位不高,而且總是惹到那些閒人,自然就少不了一頓打。那些人揪住他的衣領,在牆上磕上幾個響頭,不到十秒,阿q自己反倒這樣想:“現在的世道,還有兒子打老子的……”然後便樂呵呵地走了。這就是阿q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這無疑是狂妄自大、自欺欺人。阿q的得意之態、愚蠢愚昧在“精神勝利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阿q更可笑,也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和王胡比醜,比不過了還生氣,這充分說明了阿q的生活無聊到了極點。從被人欺負後的反抗到怒目而視到自輕自賤,阿q已經麻木了,這無不使人感到可悲與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