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你降不降?”漫山遍野傳來了漢兵的吼聲。項羽冷笑著,緩緩拔出手中的長劍,就在這一剎那,寶劍的青鋒伴隨著血漿的腥紅飛向天際,西楚霸王,一代英雄終於轟然倒下,但就在死去的那一刻,項羽也還充滿了疑惑:“為什麼?”
是啊,為什麼?項羽英雄蓋世,在與秦軍的巨鹿一戰中,背水一搏,與士兵持三日糧,以示必死,絕無還心,終於九戰殺蘇角,大破秦軍,但為什麼卻輸在劉邦這市井之徒身上?原因只有一個,項羽缺乏與屬下、謀士的溝通。
鴻門宴中,便已體現出項羽與自己人缺乏溝通,在殺與不殺劉邦之間,存在很大分歧,以至於放走劉邦後,亞父范增破口大罵道:“豎子不足與謀。”與亞父范增的失和是項羽的致命傷,項羽自恃百戰百勝,不聽取他人意見,而亞父范增,過於老氣橫秋,一味指責項羽,使兩人關係產生裂痕,最後劉邦採用陳平的反間計,使項羽猜忌范增從而氣走范增,項羽無人輔佐,終於在烏江自盡。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面對四面楚歌,獨自一人悲吟著這首曲子,他輸了。蘇軾的《留侯論》中有這么一段話:“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也。”由此可見,劉邦是多么注重與謀臣下屬的溝通,連項羽的季父項伯也被劉邦招籠過去,所以項羽必敗無疑。
可見溝通是多么重要,有了溝通,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信任。記得李清照的絕句這樣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想必也是為項羽的失敗而惋惜吧。缺乏溝通是項羽戰敗的根源,我想項羽在地下也一定會懊悔不已。
溝通成就了劉邦“大漢”的霸業,也終結了項羽“西楚”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