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接受

有時候自己會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一直在接受?從出生到現在,從接受了這個世界開始,生活中處處都是“接受”的身影:不管是接受上學,接受嚴厲的老師,接受不欣賞的同桌,接受鋼琴;還是接受來自於身邊人的愛,接受來自於身邊人的怒氣,接受自己。我一直在接受的過程中。沒有拒絕,我也無從拒絕。

為什麼要一直一直不停地接受啊?為什麼啊?

在反反覆覆的捫心自問中,我想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

很多大人在強迫你做一些事的時候,總會帶上一句“等你長大了就知道好了!”。小時候我一直對它不以為然。這種不以為然持續了超出我意料的時間,直到後來被媽媽以同樣的理由逼著學鋼琴時也一直不信。但是我得承認,當考級證書派上用處的時候,我真的覺得這句話是對的,來自大人的客觀的決定比我們主觀的決定要更為正確也更為長遠考慮。

接受有什麼不好嗎?為什麼要拒絕呢?

大概是因為產生了束縛感吧。人都是嚮往自由的,特別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對這個東西很敏感。感覺被管住了,沒有自由了,於是就跟大人對著幹,離家出走,乾各種讓身邊的人難過的事,似乎這樣自己就會很高興。

不過,那個時候,你真的高興嗎?你真的覺得,沒有束縛的日子很快樂嗎?

我想你不會。

因為你會沒有歸屬感,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你的容身之處。假設你的行為不會有任何人來干涉,也沒有任何人來負責,這時候你是惶恐的,因為你的任何舉動所造成的後果都是不可預知的。就好比你想殺人,沒有人阻止你,但是會有人在你犯罪之後來抓你進監獄。這個時候你還能拒絕嗎?還不是要接受?

而且你也做不到逃離束縛。

哪怕你去深山老林里生活,沒有人記得你,你自己的道德觀價值觀也會影響你的行為。那時候你還是在接受,只不過是接受自己被別人教育出的心理的意見。

我認為有些事情不接受是沒有任何道理的,比如說每個人都做過的,不接受去上幼稚園。站在幼稚園門口哭得歇斯底里,但最後得到的結果都沒有任何變化——只能乖乖上幼稚園。再比如說你不接受考試。這個我想每個學生都在心裡有這個想法。但是總之結果沒有什麼變化,無論我們有多不願意,但是也只能接受,並且努力讓分數變得好看一點。

固然有些事情需要拒絕,比如說來自於朋友的不正當請求,但是該接受的還得接受,哪怕做出了決定後偶爾會後悔,會希望下一次能拒絕。可是等到下一次,又只能接受。

生活中有門功課叫接受。我們必須學會接受。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拒絕,而且也沒有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