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神州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xx就“法治中國”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講話,提出了法治中國是新時期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為一體的法治建設新目標;指明了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路徑;確立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針;規定了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法。

法治之所以能夠替代人治成為基本的社會治理模式,主要在於其在社會治理功能方面具有不同於人治的特性,如明確性、可預期性、科學性、穩定性、社會凝聚力。因此,法治不僅是西方社會的治理模式,同樣也是現代中國社會治理的必然選擇;法治不僅應該成為一種治國方略,更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我國這種轉型國家中實現法治,必須依據法治本身的規律和我國的現實情況加以科學規劃和穩步推進,才能夠最終實現我們的目的。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是全黨全國全社會的重大任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我黨實行全面深化各方面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內容和法治保障。

法治是治國理論的基本方式,法治主要指根據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既然要用法律來管理,那么我們就要走近法律。

我們首先要懂法。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範,任何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法律,社會才能井然有序。法律為生活制定規矩,能夠解決糾紛,協調關係。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都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在生命的每一刻都不能離開法律。法律通過協調各種社會利益關係來促進和實現公平正義,為激發社會活力創造條件,為維護社會的安定有序提供保障,為人與自然的和諧提供制度支持,所以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法律保障。法律是以獨特的方式來保佑生命,在冷峻的外表下蘊含著對人生的豐富熱情。我國現行法律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和要求;體現執政黨的性質;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法律總是通過確立權利與義務關係來發揮作用和功能的。我們每個人既享有權利,又承擔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作為中學生,我們不僅要遵守班規校紀,還要遵守法律。中學生雖然不能為法治中國建設做出多大的貢獻,但是我們必須要履行義務:法律所鼓勵的積極去做,法律所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堅決不做。履行義務是享有權利的前提。當然,權利也沒有絕對的自由,任何人的權利都不是無限的,絕對的權利必然損害他人和國家的利益,產生惡果。我們不是不可以行使權利,只是應該要依法享有權利。我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超越法律許可的範圍,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和集體的利益,不能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權利。

中學生還處於青春期,社會上的一些青年有時會傷害我們,我們不應該害怕,應該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勇於揭發犯罪分子,敢於與他們作鬥爭,讓他們受到法律的制裁。我認為這也是要建設法治中國的原因之一。在生活中,人們也難免發生糾紛,我們也可以運用法律來協調關係。

有些人覺得法律約束了自己,甚至還對法律持不滿的態度。我們應該告訴他們,法律其實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使被違法行為所侵害人的權利得到保護。

建設法治中國,正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法律。

法治,終將讓中國成為一個民主、文明、富裕的國家。而我們也要為法治中國的建設作出努力,做守法的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