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知興衰

有一次聽見一群人聊歷史,說學歷史就是為了在別人面前顯擺的。事實上在我周圍也有不少人覺得歷史沒有用,認為自己長大後不從事有關歷史的工作,就算對歷史一無所知也無所謂,大不了可以“百度一下”嘛,沒有必要將歷史納入考試範圍。

對此我並不贊同。我認為歷史作為一門學科是因為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性,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忘記歷史。一個民族的歷史就是這個民族形象的縮影,對比一個國家的歷史和現在就可以預測他的未來。

但現在人對歷史的感情很低。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使人沒有時間也不樂意去重溫歷史,以至於李世民客串成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領導者,趙匡胤成了趙匡義的爹……這樣的錯誤雖然很好笑,但卻很普遍。這種社會現象所反映的是一部分人對歷史的無知。

有人會說,不就是鬧了個笑話嗎,又不影響吃香喝辣。的確,對歷史的無知並不代表這個人在其它方面不突出,一般人也沒有預測國家未來的必要。但我們仍要學習歷史,因為歷史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讓人們知道自己的根。歷史能讓你知道,你是中華民族,你是炎黃子孫,我們所生活的國度是有著千年歷史,而不是開始於1949。它能讓你明白,長城為什麼屹立不倒,黃河之所以氣勢雄渾。

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知道該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青少年學習歷史,是對人類的發展的認知,是對自己靈魂的尋根,是對祖國未來的負責。如果歷史從課程表上消失,有限的時間必然會用在其它學科上,民族的根本會被遺失。待到“寵辱偕忘”之時“把酒臨風”誰又能“喜洋洋者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