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關於守望的話題700字

當我抬頭仰望這個世界,寒風散去,綠意歸來,輕拂的春風為我散去心中的陰霾,我將永遠守望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守望的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守望

想要得到成功就必須把一段不想走、不願走的路走過去。成功的路上有敢於嘗試的勇氣在守望;有艱辛的付出在守望;有不懈的堅持在守望。

上中學了,當我聽到新七年級成立樂隊的訊息時,我決定嘗試著成為其中單簧管的演奏者。學習了一段時間才知道:原來音樂會上風光的演奏者就是從枯燥的識譜、練指法開始。為了練習一個音節往往黑管放下好長時間手指卻還是定格在那個音節的指法上,無法動彈。這樣的練習真的是好辛苦!冬也越來越深了,每個去練樂器的早晨都還很黑很冷。我想退縮;我不再想考級;我不再想成為什麼演奏家。只想在別人娛樂的時候,我也能坐在電視機旁;別人還在睡懶覺的時候,我也還能做上一個香甜的夢。可是,是我向家人提出想是試試吹黑管。還說到寒假集訓結束時,會讓他們看到我的匯報演出。我不能食言,我堅持著。當匯報演出最後一曲《歌聲與微笑》演奏完,我覺得我不僅嘗試到迎難而上的艱辛更嘗試到成功的喜悅。我為自己能做到半途而廢震撼,為自己能做到堅持不懈而高興。我更為自己敢於嘗試新的挑戰而自豪。我沉醉在這樂曲中,想像著自己能登上更大的舞台演奏……

我永遠忘不了我第一次釣魚的經歷。起初,幸運總是不光臨我的魚鉤,無奈和失望讓我心神不定。而身邊垂釣老人的一絲不苟——目光聚集——紋絲不動啟發了我。想著老人的不露聲色我終於認識到是情緒造成我的“不幸運”,我也嘗試著用淡泊、寧靜對待一次又一次的空鉤,而後又能從容地拋下另一竿,靜靜地等待……我永遠不會也不能忘記我平生釣到的第一條魚是第八竿才釣到的。於是我知道了,走向成功要不斷地嘗試,也要有耐心和意志、勤奮和認真。

在守望中我們不懈追求,在守望中我們實現夢想,在守望中我們不斷成長。在守望中我們不斷走向成功後又不斷站在起點。因為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和艱辛的努力。

生命的守望

當無數人在瞻仰那些名聲顯赫、地位尊貴的名人之時,我在那難以計數的灼熱渴求的眼神中突然嗅出了一絲悲涼與寂寞的氣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千古風流人物被人們所一代代地推崇:他們的功績、他們的成就,他們在人世間最光鮮亮麗的一面,然而,他們的寂寞呢?就是“輝煌”這座高樓大廈身後那抹不去的影子!

有誰看見歷代帝王在千家萬戶皆熟睡的深夜,孤自一人批閱那堆得足以埋下他的奏摺。他有萬人之上的風光,亦有深夜無寐的無奈。

有誰看見諸葛孔明仰望長空,想起先帝,想起出師一表的志氣,想起五攻中原都未成大業的痛苦與怨恨。他有空城怯敵的智慧,更有壯志未酬的傷心。

有誰看見魯迅先生面對具大的歷史變革,在自己的選擇上“荷戟獨彷徨”呢?他對中國人民的無知、麻木的痛恨和對現實無力挽回的局面的惆悵又有誰了解呢?他有筆作有力的投槍,可以針砭時弊,但也有希望與現實巨大落差下的深沉痛心。

……

自古以來,像上面所述的名人還有很多,同樣他們也有那輝煌之中夾雜著的釅釅的寂寞。

這寂寞深得道不出,濃得化不開。是杜甫年老時“茅屋為秋風所破”時的無助;是陸游聽“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時的悲涼;是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失落。

從某種程度上講,輝煌中的寂寞是必然的。為爭取輝煌而奮力一搏時,是自己與自己的較量,是寂寞的;登上輝煌的巔峰之時,唯我獨尊的意氣,是孤獨的;取得輝煌後,眾人的瞻仰與崇敬似乎更拉開了你與凡人的距離,這也是孤寂的。

“英雄從來寂寞”,因為英雄做了常人無法做的事,想到了常人無法預計的未來。就像人們所敬畏的神明,很完美,但卻沒有和人間子民聯歡的權力。

輝煌與寂寞是並生的,人們常以為寂寞的人是可悲的,但是那無數仁人志士的寂寞卻更襯托他們的輝煌。

英雄的寂寞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對理想超越常人的更高的要求。這種寂寞中更注入了一種生命的堅持,一種生命的不屈。

英雄的寂寞是一個人對生命的守望。

守望生命的楊樹

在教學樓的一角,靜默著一株頎長的楊樹。我凝視這咫尺拔的楊樹,任這縈繞的青色把我緋紅的思緒浸透……

眼前的楊樹,俊秀,挺拔,樹冠像一把半撐著的傘,斑駁的樹枝密密地擠在一起,隨著風兒盪起微瀾,寬闊的樹葉部分已經變黃,像被風榨乾了水分,脆生生的蜷伏在一起。然而仍然有綠意如沙漠中的綠洲泛著,給人更多的是一種平淡中的堅韌。

它青色修長的幹上有著魚鱗般平靜淡然的波紋,淺色中醒目地鑲著墨黑的斑點,如織梭般,一圈一圈地混繞,凸出一個個小繭子般的硬塊,顯得有些千瘡百孔。也許是歲月的磨礪,也許是成長的痕跡。不知道它陪著這座美麗的校園度過了多少個春秋,歲月的痕跡漫上它的枝頭,那深而發綠的樹幹留下了多年的風雨侵襲的印記,但卻為它增添了幾分滄桑的魅力。

我認真聆聽著秋風吹來,樹葉颯颯作響的聲音,聽——那清脆而又靈動的聲音,似乎是生命的訴說,歲月的宣洩。不知不覺間,一片碩大的葉子踩著風兒的節奏落到我的肩上。輕輕托起這片葉子,瞧,形似楓葉,用手輕輕從葉面拂過,心突然顫的一下,我似乎觸到了生命的質感,葉子上那清晰、錯落有致的紋路漫步在整片葉子上,那是生命的延續和升華。

在這黯然傷神的秋天中,楊樹亭亭地立著,似一副凝重的畫,如一首深邃的詩,更仿佛青的驚魂匿在樹幹中。楊樹帶來的不是“無邊落木蕭蕭下”的頹唐,也不是“枯藤老樹”的淒涼,,也不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的感悟,而是一種生命的成熟、淡定、穩重與執著,那是生命歷經滄桑的精髓的沉澱。

小心翼翼地把這片樹葉夾到樹葉中,就像一個舊而泛黃的信箋被我精心典藏,這裡塵封這一季秋天的記憶,蘊藏著我的一份心悸。既然大自然雕塑了超然的楊樹,那就讓楊樹來雕塑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