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以黃河為主題的話題作文

【1】悠悠黃河情

黃河,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著我們,用它那鐵的臂膀保護著我們。

黃河,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在惡劣的勢力下,從不低頭,為我們民族做貢獻。它在保護我們的同時,也激起了我們的自豪心。黃河,我們的英雄,我以你為榮。

黃河,我們親愛的母親,真擔心正處在病危中的您,隨時都會病倒。都是我們不好,不懂好好照顧您,反而處處傷害您,我代表中華民族向您道嫌:“對不起,請?諒我們的愚蠢與無知。”看著那乾枯的河床,那斷流的黃河,我感到悲傷。往日波濤洶湧,驚濤駭浪的模樣,出現在我們面前,如今去哪裡了?現在黃河沒有了往日的威風,變得憔悴,變得衰弱,不也是我們害的嗎?黃河不能停止奔騰,中華的血脈容不得玷污。

無知的人們啊!黃河母親被污染,你還潔淨嗎?黃河母親被污染,你忍心再去傷害她嗎?行動起來吧!愛護你的母親—黃河。

我希望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去環遊世界。讓全世界人都知道,它是我們的代表,我們的民族精神。讓全世界人都認識它——黃河。我希望有更多人學習黃河精神,品質,並且發揚光大;我希望人們能改善與保護黃河,讓黃河以波濤洶湧的氣勢,繼續為我們民族做貢獻。

黃河,我們的英雄,我們民族的驕傲,我以你為榮。

【2】說不盡的黃河情

我心中的黃河是有著洶湧澎湃的氣魄,因為黃河擁有著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

望著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你正面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態環境便遭受著嚴重破壞。你正在瘋狂的叫,好似如鋼似鐵的一樣,你像燒著漫天大火,燃燒著。

所以,黃河!你要堅持住,千萬不要放棄,但你所流經的腳印,卻都會有滄海桑田之感,你有時像個活潑的小孩在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壺口瀑布之間。我黃河雄渾博大的身驅突然被收縮,地下奔突出來的“岩漿”,發出無盡的雄偉轟鳴。黃河在歷經九曲迴腸的磨難後,帶著生命的重負,跳蕩中完成與病魔生命的格鬥。

我心中的黃河一定要是十全十美的,在為著自己作鬥爭,我們的母親河啊!你哺育了非常多的人,而你卻像一位慈愛的老母親,把很多人養育成人,而你卻在歲月中漸漸地衰老了。

俗話說的好“歲月不饒人”。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也一天天長大,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她的洶湧澎湃,讓我為之振奮;她的溫柔纏綿,讓我難以忘卻。

正如“詩仙”李白所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在這裡劈開萬仞山,勢如破竹;又以雷霆萬鈞之速,奔騰過來,咆哮而去,萬浪翻騰,一瀉萬里。

黃河水和黃河精神哺育了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在古老的黃河流域,演繹了一幕幕壯麗輝煌的劇目雄偉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更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

黃河,你那震耳欲聾的濤聲,滔滔不絕。黃河文化影響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也是所有的海外華僑為之驕傲。

這壯麗景象,氣勢磅礴,讓我想起了一首讓我激奮的歌:馬在吼,風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黃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帶領中華民族奔向奔流不息的黃河,奔向美好的未來……

【3】情在黃河

她是一位任勞任怨的慈母,有著九轉的博大胸懷,永不停息千百年來教我們唱那奉獻的歌謠。歷史滄桑而變,但那奉獻的心依舊熾熱。是那種無私給了我善良的心,夾岸而過,將生命的歌傳向黃土高坡,日日夜夜輸送甘露,無論烈陽相伴,明月相依,她的血脈總在大山中涌動,平原之上雋永,滲入乾裂的大地,讓乾枯在一片綠色中死亡,締造出最美的生靈。

他是一位勇敢的青年,壺口瀑布傾瀉直下,毫不猶豫,巨浪滔天盪氣迴腸,激人奮起;面對百丈深淵,發出來自靈魂深處的咆哮,勇猛一跳;面對褐石岩阻,也只是微微一笑,全力以赴奮身而起,激起驚心動魄的水花飛濺,白霧沖天而起,頭也沒回地走了,走得是那樣的瀟灑,似乎是在闡釋勇敢的真諦。挑戰是黃河的最愛,每當挑戰成功,永遠是晚霞向他送去醉人的火紅,那是勇敢者的精神,無阻的心總是閃亮著感人的一幕,千山萬嶺雲霧繚繞,縱橫江河如此多嬌,路途艱難,只是一瞬間。最後是一片海闊天空,永遠的自由天堂,他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是那精彩給了我絢爛,那渾黃的水是它的個性,探尋獨立的自我,不追求湖的碧綠,不與海的蔚藍相比,一個人的精彩空間,渾黃的醇厚。那濃濃的情載滿了理想,帶著遙遠的祝福,將雪山的書信傳送,載愛與情去那遠方。似乎告訴了我情感是人類生存的動力,是人間彌足珍貴的東西。

他的精彩讓我感動,他詮釋生命的內含,充滿無私,廣施恩惠,許諾一切,為精彩生命而付出所有;充滿萬丈豪情,向困難咆哮,向挫折發出挑戰,為自己的理想不惜粉身碎骨;擁有絢爛多彩,精彩閃爍。

【4】感受黃河風情

一直想到北方走走,到也不是沒去過,最北到過山西的大同,沿途經過了太原、西安、石家莊什麼的。但那是跟團旅遊,去的都是著名景點,難得深入。這次自駕,走走停停全由自己把握,有幸接觸了一點點黃河沿岸的風土人情,感受頗深。

車在高高的公路上行駛,窗外俯視著連綿的山丘,與江南的山地不同的是車在山上走,而不是在山中行,視野十分開闊,讓人領略到什麼是高原,心曠神怡。也許是冬季吧,這裡的山植被比不上江南,更顯高原的蒼涼與渾雄。

站在高高的山樑上俯瞰黃河,雖然只是三門峽大壩中的一段,對於第一次到黃河邊的江南人來說,還是十分新鮮。江面上飄浮著冰塊,遠處一處渡口,渡船是在一條固定的鋼索間來回行駛,頗有情趣。

驅車來到一個頗有名氣的景區,號稱地坑,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以往在影視中只見過黃土高原上開鑿的一排排窯洞,沒想到還有從地面向下挖建的地坑。應該一戶一坑,四周開有臥房、廚房、雜物間什麼的,院子中間多有一棵大樹,顯得其樂融融。我們下到一個坑家,主人熱情地招呼著我們,並向我們推銷他們自種的蘋果,價格比起我們日常所見的要便宜許多,且味道極好。少不了買上幾袋,只到車後背箱裡塞得滿滿的。

沿途還見到一些被遺棄的窯洞,破敗而荒涼,想起人類就是從洞穴中生存而發展起來的。現代生活當然是今非昔比,即使是住窯洞,恐怕也是土洋結合,應有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