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春節七年級日記500字

有趣的春節七年級日記500字篇一

中國有很多節日:元宵節、中秋節、春節。不過我最喜歡春節,至於為什麼喜歡,且聽我慢慢說來。

大年三十那一天,我陪媽媽去超市買年貨和做年夜飯的材料,當我走上大街時,我驚呆了,撲入眼帘的是:家家戶戶門口都貼上了鮮紅的對聯,大街上人來人往,都是一副匆忙的樣子。

來到超市,裡面有很多人來買年貨,架子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年貨:有雞、鴨、酒、大米、對聯、“福”字等。我看見什麼都想買,所以在超市里逛了半個多小時才買完。

媽媽在做年夜飯時,我就和爸爸把買回來的“福”字倒著貼在牆上,意思是“福到了”。接著我們把以前的舊對聯撕下來,把新的對聯貼上去,就大功告成了。

年夜飯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一盤接著一盤端上來,我的口水都快流幹了,可是媽媽說:“現在還不可以吃,爺爺奶奶還沒來呢。”可當媽媽話音剛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都來了,一家人開開心心地把年夜飯吃完了。

等媽媽把盤子洗好,我最期待的時候就要來了,那就放煙花。我把一箱“衝天炮”放在了一個空曠的地方,拿著打火機把引爆線點上火,當它發出“滋滋”的聲音時我連忙跑到家人旁邊,看著一發發煙花從箱子裡衝出來,飛向天空,隨著巨大的巨響,漂亮的煙花散了開來,那情景美得真是不能用詞語形容。

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新的一年裡,我長大了一歲,已經和去年的我不一樣了,我相信這一年裡我會交上好運,過得更好。

有趣的春節七年級日記500字篇二

春節的習俗可多了!有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春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等。“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在相應的地方。

去年的春節我們家還貼了一個倒“福”字呢。春節貼“福”字,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嚮往和祝願“福氣”、“福運”,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春節的習俗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我真盼望春節能早日到來!

有趣的春節七年級日記500字篇三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吵醒了,爸爸隨口說了句“我們今天去崇安寺吧!”沒想到,我和媽媽異口同聲地說:“好啊。”我們一拍即合。於是,我們迅速起床,吃完年糕便出發了。外面雖然天氣晴朗,陽光燦爛,但寒風習習,不過這並沒有阻擋人們外出的腳步。到了崇安寺,這裡張燈結彩,人頭攢動,到處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過年進崇安寺可有講究。我們先跨過三座小橋,分別叫“吉祥橋”、“長春橋”、“長安橋”。我們沿著紅地毯走過這三座橋,來到一個亭子裡。亭子裡有兩條鯉魚,它們色澤金黃,形如*,象徵富裕,被視為過年的吉祥物。你瞧,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去摸它們呢!當然我也不例外。哈哈!走了這一回,我們今年就會吉祥如意、平平安安、年年有餘了。

這還不算有趣,我們接著往前走,咦?這裡怎么里三層外三層圍著這么多人啊?我十分好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鑽了進去,一看,只見一個小男孩坐在吊椅上,上面有一個又粗又長的桿秤,桿秤下面還掛著一個大大的稱砣。只聽見一個阿姨說:“76斤,去掉吊椅的重量8斤,你重68斤。”喔,原來是稱體重的。我想:這樣的桿秤我只在菜場見過,是用來稱菜的,沒想到還能稱人的體重。一抬頭,看到後面的簡介:桿秤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在民間,人們不僅把桿秤作為日常稱量的道具,還把它作為一種吉祥之物,稱之為“當家財神”,寓意“有秤當家,家財興發”,新春秤人,秤秤如意。我躍躍欲試,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說:“去吧,你也去稱稱。”我高興地坐上了吊椅,吊椅就像盪鞦韆一樣,搖晃起來,舒服極了。只聽見阿姨笑眯眯地說:“64斤,減去吊椅8斤,56斤,你要多吃點,長胖點呀!”這樣稱體重的感覺真是太有趣了。

小朋友們,快趁放假到外面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吧,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等你去發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