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一個讓我感動的人

他,一個三百年前的真正的人,雍正朝的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

想必,大家對他很陌生,因為史料上對他的記載很少。他曾經為大清王朝做出了不計其數的貢獻,可就是這樣一個本該流芳百世英雄,卻淹沒在歷史的血雨腥風之中,默默無聞。讀完他的一生,感動我的地方有許許多多,然而他的堅強,他的無私,他的愛國精神深深的觸動了我。讀完他的一生,他的身影不斷地浮現於我的腦際。讀完他的一生,人物的真情和善行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令我不能忘懷。

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個兒子。他的生母敏妃章佳氏,按當時的制度,答應、常在、貴人、嬪別的後宮佳麗是沒有撫養孩子的權力,她們的孩子只能由後宮中草藥妃子來撫養。當時的敏妃還只是敏嬪,因此胤祥被德妃撫養。住在帝王家,必須遵從“抱孫不抱子”的宮規。因此,胤祥就很少得到父愛和母愛,對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愛尤為重要,可是胤祥並沒有過多的擁有。而敏妃卻又在他十二三歲時就過世了,他失去了母親,這是一個多大的打擊啊!於是,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傾注到康熙身上。曾記得在史書上看到過胤祥小時候很難見到康熙,出於思念,他就爬在康熙曾走過的地上,嗅他留下的足印上留下的氣息。他的行為震撼了我,這是怎樣強烈的愛父之情啊!

康熙對兒子們教育是非常嚴格的,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他就就要他們上學,胤祥每天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就起來上學,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他的學習任務也很重,如有做錯的要被先生打手心,絕不留情。他還只是個六七歲的小孩子,卻要受這么大的苦,可他從沒有怨言,每次都比其他皇子們做得認真、仔細(史稱他“詩詞翰黑皆工敏清新”),因此,他的功課也是皇子中最好的。他的求學精神感動了我,值得我們每一個學生學習。

在康熙晚年時,眾皇子結成黨派爭奪皇位,太子黨,四阿哥、八阿哥黨在朝堂上明爭暗鬥,互相陷害,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九龍奪嫡”。而他卻從不參與宮中的派系鬥爭,後來各個黨派斗得太激烈太露骨了,康熙看出了他們的企圖,於是下令圈禁了眾皇子。胤祥與四阿哥胤禎雖不是同母兄弟卻勝似親兄弟,為了兄弟友情,胤祥頂替四阿哥的罪名被圈禁。他的這種兄弟深情又一次感受動了我,有幾人能把真情看得比自己的自由還重要的!

四阿哥繼位後,胤祥被封為怡親王。曾經很多人把雍正稱為“冷麵王”,他無情地把自己的十幾個兄弟都殺了。因此雍正朝廷失去了很多賢臣,朝政缺人料理,胤祥就掌管了很多朝政。內務府、兵部、吏部、同時要協助雍正處理全國政事。操勞過度的他,時常生病。可即使生病時他都堅持處理完公事後才休息。他其實是個灑脫不羈、淡泊名利的人,他嚮往平和,嚮往深沉的思考,嚮往草原上的自由生活,但他一生都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他愛國,他不能讓努而哈赤打下的天下毀於一旦,他不能讓天下的百姓受苦受累,所以他選擇以身作則,選擇了“先天下憂而憂”。由於拚命工作,導致他思慮過度而很早就去世了……他的以身作則,先人後己的精神使我感動,使我不能忘懷。

讀有關胤祥的文字,回想胤祥的種種行為,我不禁淚流滿面,他的真性情和堅強感動了我,他的認真求學精神感動了我,他的無私和忍辱負重的愛國愛民精神更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對他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感情。這種感情道不明,言不清,卻一直激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