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詩意

柳絲依依,春水漣漣,紫燕翻飛,草綠花紅。大自然的春天,是永遠年輕、永遠充滿青春活力的,因為這是新的日子,新一輪季節循環的開端。而那些留在人們記憶里的春天,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隨便翻動手邊的書頁,在唐詩宋詞里,有關不住的滿園春色。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浩蕩,春風靈巧,春風能一夜間吹綠大江兩岸,又能以纖美的藝術之心,剪裁出碧玉似的鵝黃柳眉。

和春風相伴而來的是春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顯然是位現實主義者,知道民以食為天。“夜雨剪春韭”,它讓離亂中與舊友重逢的杜甫感慨萬端。如煙的春雨,還懸掛起歷史朦朧的面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花鳥草木,最先感知春天的到來,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初春,就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意了。近觀是“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遠望有“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眼前的融融春光,遠處的煙波垂柳、芳草天涯,牽惹多少綺思別情、旅人相思?何況還有“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的寂寞淒清呢。

一片油菜花,撲入視野。春天大概是從麥田的綠波、油菜花的黃色方陣中走來的吧。跟著跑來的還有一個追逐蝴蝶的孩子。然而,愛捉迷藏的蝴蝶飛進了菜花田,消失得無影無蹤:“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古典春天有說不盡的傷春之感。“一片段預告飛減卻春”,一片段預告瓣的無聲墜落就是春意的消減,更不用說一夜風驟的綠肥紅瘦了。才女薛濤有詩曰:“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不能與愛人共享花開時的歡樂、花落時的悲哀,就只能在花開花落時倍添纏綿,更增傷情了。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是牽腸掛肚的珍惜依戀;“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這是毫不在意的聽之任之。事實上,那看似灑脫的背後隱藏著深意。花開花落,人來人往,絲毫都不會改變春天什麼。倒是春天多情,喚醒了記憶,那似乎淡忘的生活片斷,恰如離離春草,輕易地就漫上心頭來。

春天是細膩的,人的感受力似乎也特彆強。能觀察到“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景象,還能感受到“綠楊陰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盎然春色;能從往昔同學少年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想到當下“江湖夜雨十年燈”的人世變遷。

古往今來,春天留給人的印象總是美好的,雖然不免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非常心態,但“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卻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

春天是浩大的,世界是廣闊的。不只春天,四季都有好風景:“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對於自然與人生中蘊涵的美,也許並不缺乏,我們缺乏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