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夢想

在這個物慾橫流,繁華而喧鬧的社會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些人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累,為的只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些人雖然已經功成名就,但仍為自己的夢想不斷拼搏奮鬥;還有的人像我一樣,拋開繁多的世俗,掃去心靈的塵雜,只為追求內心的寧靜,靜候夢想之花綻放光彩。

一代田園詩人陶淵明厭煩追名逐利的官場,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毅然選擇了歸隱山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詩詞無不透露出他對內心寧靜的追求。正是他這種生活態度,被世人所賞識,他的作品得以流芳百世。傑出音樂家貝多芬在自己音樂道路上順風順水時,突患耳疾致聾,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扼住命運的喉嚨,享受內心的寧靜,傾聽內心的聲音,最終作出《英雄交響曲》等著作,實現夢想的綻放。

54歲的諸葛亮就曾經給他兒子的《誡子書》中寫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當中的寧靜致遠,更要求我們追求身心的寧靜,只有達到心境安寧,才能實現遠大志向。反觀今日,竟然出現了名著“死活讀不下去”的現象,四大名著全在榜單之內,這調查實在令人咋舌,其重要原因是時下風氣浮躁,人們急於求成,在大量快餐式閱讀的流行中靜不下心,試問在這種內心浮躁,連一本名著都讀不下去的情況下,高談中國夢,我的夢又有何意義?

回到我們的生活當中,許多人和我一樣,在時間毫不留情的流逝中即將踏入高考的殿堂,曾經我的內心也歷經過浮躁,總是想著時間快點再快點,為一道再簡單不過的數學題但做不出來而發脾氣。“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現在的我已擺好心態,在學習和生活中追求內心的寧靜,竭我所能,讓夢想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