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是一種境界

當你在萬千繁華競逐中尋尋覓覓時,是否渴望過能在燈火闌珊處發現一點靜謐?當你身處澹澹奔水,耳邊如雷鳴之聲震得你心驚膽跳之時,你又是否願意立即繞過山頭,躺在水中小洲中,靜靜品味蒼蒼蒹葭,煙波迷渚的無限寧靜?……假如你願意,那么,你大概知道了,平靜,的確擁有著無邊的韻致……

你可以夢回那悠遠的晉時南山,對著從容的秋菊讚嘆不已,而穿過晨露浠濕的小徑,發現一個農夫種豆而草盛豆苗稀的苦惱。你問他,那又為什麼離開這裡去城中謀個一官半職?他只道,吾不以五斗米折腰,何去為?……你欣賞他,是因為你敬佩於他能在那個趨榮逐利的社會,那個晦暗污濁的社會中,找到本心,抽出自我,與喧囂告別,回歸心靈中平靜的淨土。

“文革”期間,畫家黃永玉與作家表叔沈從文與下放途中擦肩而過。沈從文淡淡地告訴黃永玉三個字:“要從容。”十年動亂過去,黃永玉說,那三個字總會在其心頭不經意地浮現。的確,那是一種平靜豁達的生活態度。如水一般清澈,卻如水一般堅定,永不止息。那是想(向)他人展示了一種“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淡定!

不啻於此,還有一些人的平靜,並不止於個人的境界。韓愈被發配潮州,愛女死於途中。他或許悲嘆不已,卻也沒有就此嗥陶不止,而是默默地投身,將悲哀化作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的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廣受百姓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竟盡姓了韓。

平靜,是一種境界。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打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打濕了整件衣裳?那柔婉的花朵,輕鏇飄轉在石板路間,誰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的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