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闌珊,誰主沉浮

安靜無言並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個更深廣、更澄明的所在。

常常聽到刺耳的聲音,常常看到不好的眼神,常常活在嬉笑怒罵的人情世俗中,常常忘記了做著什麼事,常常忘了自己是誰。這種種常常,便是某些人的生活狀態,丟了魂的人是殘陽,丟了真性情的人是軀殼,丟了本性的人是嗜血的魔鬼。

我提筆,寫下幾行怨,笑看人世浮沉,靜守安靜流年。在路上,一路走著看著聽著笑著,多少笑語如花,多少誓言如沙,多情轉瞬,繁華雲散,笑紅塵,嘆情緣,在那燈火闌珊之處,誰又能真正主宰沉浮呢?

曾經年少,如歌青春,那些年的我們,那些年的歡聲笑語,那些年的青澀歌謠,都深深鐫刻在內心深處,會在某個相似的記憶,會在某個回首的瞬間,都會深深想起那些美麗過往,如果我筆下能跳躍出可愛精靈,我真心希望精靈們在字裡行間閃動光芒,能帶動每一個字眼唱著那不卑不亢的歌,紀念我們曾經最難忘的記憶,那些年的青春,青春到底是什麼?有太多的比喻可以相容她的神秘,可她那神秘的面紗,是那般若隱若現;正如席慕容所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總是來得那么快,走得那么匆忙,我想,正因為是如此短暫,我們才會如此珍惜,如此懷念吧,這本是短暫之美,愛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做一個感情上完美的人。

青春是一江東流,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那些年的我們,這些年的我們,唯一的差別僅僅是一顆心的善變,靈魂的動盪。那些年的我們十七八歲,笑靨如花,會站在陽光之下將雙手邁過頭頂,比劃著名心形,許下那個年代的純真夢想;這些年的我們二十幾歲,憂鬱滿面,在某個夜晚聽一曲悲涼,品一份憂愁,難以入眠。到底是社會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甘願與世俗同流呢?

現在的自己常常聽著人們在說話,說著那些浮誇,說著那些謊言,聽著聽著就累了,聽著聽著就倦了,聽著聽著就只是保持禮貌的姿態,保持聆聽的軀殼杵著。我記得有人說過:社會是一個大染缸。不是被侵蝕,便是被塗改本質,我想一直保持蓮一般的心,擁有蓮一般的心境,可以拋開世俗,捨去利益,做一個唯一安靜的女子,在世俗的質疑聲中,依然可以微笑前進,不想被世俗化,更討厭去一唱一和,更不會去遷就某個人,如果讓我去改變,那么我寧願放棄所謂的利益,所謂的金錢;我相信一顆獨到純淨的靈魂,比那些虛偽陰險的笑臉更可愛,更高尚!

看著周圍變化的人兒,看著世俗的事物漸漸放大,一顆心常常在黑夜中疼痛,常常惴惴不安,我不是自己脆弱了,只是感嘆塵緣,笑看浮生,只為了那些可憐之人感到無奈,讓我認識到一顆乾淨的靈魂在外界的利益權勢的誘惑之下會如此可悲,可悲到連自己是誰都不認識!啊,親愛的人兒,這樣的代價,這樣的交易,是值得的嗎?我從來不覺得任何事能比靈魂更重要,我更不會去欣賞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哪怕你擁有美麗外貌,哪怕你擁有高權職位,哪怕你會笑看我的無知,我只能拿安靜以對,一笑了之。

誰又把流年偷換,誰又把天涯望斷,分分合合,塵世輪迴,黑白顛倒,一曲離殤吟。

現在二十一歲的我,口上會拿安靜作信仰,保持自己一顆純淨的心,但是常常在安靜一角看到一顆動盪不安的心,那是在沉默中吶喊,我多么想怒罵“青春”,我多么想摔打“流年”。看著世俗,那些可笑而可悲的人兒,漸漸地失去了本質內心。我們這到底是個社會?有多人還在執迷不悟?還有多少人只看到好的一面呢?

前幾日,聽一個朋友說一群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在一起聊著所謂的以後,我懷著好奇心問問朋友為何會那么生氣,他很無奈而生氣的告訴我:“就是這樣十五六的小姑娘,準備休學,去當所謂的陪聊……”。我驚訝的去追尋耳邊剛剛飄過的字眼,很陌生,也很可怕,我腦海里想著這樣一群如花的小女生,本該是坐在教室,認認真真聽著老師講課,思索自己的夢想,憧憬各自的人生,亦或者是下課之後和同學嬉笑打鬧,放學後和父母聊天撒嬌。或許我的時代,是箇中規中矩的年代,是一個單純天真的學生時代吧。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社會到底教給了我們什麼?現代網際網路的普及,那些垃圾的信息侵蝕的是一個個如花的孩子,那么我們的精神文明拿什麼拯救?我們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智慧就是給現代這些不堪的事物,這些累計的垃圾信息,那些所謂的成熟,所覆滅嗎?

這時的自己變得不安,腦海里也回憶著那些不好的畫面,在我的印象里,學生時代很美好,但是當初我也看到一個個國小弟國小妹,整日翹課,沉迷在各大網咖,或許我對遊戲網路沒有多大興趣,所以不能理解他們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但是最終會有好結果嗎?一時的激情能代替老師們孜孜不倦所講的各個學科知識嗎?不能!沉浸在網路世界,只會讓你們越來越沉淪,只會讓你們越來越自卑,只會讓你們失去夢想,放下鬥志,丟了靈魂。當我看到一群學弟學妹,聚集在滑冰場地一起拿起一包包香菸,那熟悉的背影,那利落的動作,那寥寥香菸,還有那可笑的笑聲,我一下子懵了,變得不知所措,變得無奈而不安,一下子整顆心都碎了,他們的年紀和我最親愛的弟弟相仿,正如看到自己親弟弟妹妹一般,看到這惡劣而可怕的一幕,我該如何去信仰我們的靈魂,如何相信這個社會呢?

一切都太浮誇,一切都難以接受,一切的一切如同一把無形的利刃插入自己的心,是那么疼,又是那么般麻木。看到太多不好的東西,經歷過太多不好的人,漸漸想要逃離,逃離。

或許只有在文字里,才能活得如此灑脫,如此真實,說著想說的話,寫著一顆心的感悟。我喜歡這樣的自己,不用去遷就任何人,不用去委屈自己的靈魂,這樣才是真實的自己,這樣才是淺唱安靜。

沉浸在文字的國度里,活躍在現實的生活中,我懂得如何去抉擇,如何去明了真真假假。我把生活、社會中遇到的一切,記錄到自己的文字里,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緩解內心的疲憊。我把文字帶入生活,用這樣淺淺淡淡的字眼如安撫我那顆煩躁不安的心。文字,如同自己的影子,是那般真實,又是那般神秘。我給文字穿上一層薄薄輕紗,不願意將所有的一切都展露在世人眼中;我相信一個愛文字的人,是不會對自己文字作任何評價,不會作任何解釋,讓時間去證明,讓時間這位老人去評判真真假假,這是寫文人的禮貌和素養。

此生與文字結緣,那么文字就是一輩子的知己,不離不棄,莫失莫忘。

周國平他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那么我願意做這樣的一個人,保持這樣的一份心境,用普通的字眼去看盡事態變化,用文字去祭奠深深靈魂。

這一夜的落花,能否帶走我不安的心情,心事錯亂。

墨還未乾,酒寒人更寒,如恍如夢,似醉非醉。

冷月一半,是緣,是念,是怨,提筆寫盡幾行怨念,只不過是人事淡泊.

這燈火闌珊之處,誰又能真正主沉浮?誰又能渡幾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