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地生活

生活中不缺少詩,而是缺少詩的心境。

——題記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關鍵字:孔子,困於陳蔡,講誦弦歌不衰

62歲的孔子帶著弟子們離開了兵荒馬亂的陳國,前往楚國,陳蔡大夫們怕對自己不利,將他們困在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弟子皆有飢色”,孔子依然大聲地讀書誦詩,而且偶爾自奏自唱。

餓得不行了的子路有了點脾氣:老師你這么大的學問與聲望也有餓肚子的時候?孔子沒有跟子路計較,只是淡淡地說:君子當然也有窮困的時候,但不會像小人那樣窮則亂來,子路,你叫子貢、顏回進來,聽老師給你們唱一首歌如何?“那隻動物真奇怪呀,不是犀牛不是老虎;猛獸很孤獨呀,它在曠野上奮然前行;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的猛獸呀,你要到哪去呢……”

子路不解,子貢不明,顏回欣然有喜色:“老師,心中有道,口中有歌,暫時的不遇又有何妨。”於是跟著節拍和著:猛獸猛獸,盡情地賓士,猛獸猛獸,盡情地吼叫……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返

關鍵字:陶淵明,菊花,淡泊

背著簡單的行囊,帶著一臉如釋重負的輕鬆,陶淵明這隻誤入塵網的鳥兒終於飛回來了。那天的風很清很輕,也很撩人,像情人又像母親的手,飄動他的長衫,撫摸他的面頰,熨帖著他的那顆疲憊的心。

雖然沒有任何經濟基礎的歸隱意味著“開荒南野際”,就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但是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還有什麼不能滿足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把一份悠然留在心中,“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又怎能抹去爛漫如頑童的一笑那千年的燦爛?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關鍵字:蘇軾,烏台詩案,黃州,赤壁

1079年11月,驚魂未定的蘇東坡終於走出了那柏樹森森且棲有很多烏鴉的地方。四個月的時間,從湖州太守任上被帶走的那個夜晚起,他感受到的是比御史台的柏木更為陰森的人心和比烏鴉的聒噪更為刺耳的小人的叫囂。恍若隔世的蘇東坡抬眼看了看頭上的青天白日,回頭望了望身後那森森柏樹,樹上的烏鴉依然聒噪得厲害,一聲冷笑伴著一個頑皮的表情吟幾句: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屑小們,你們不是要從我的詩里抓什麼把柄嗎,現在就給你們。

黃州,赤壁,臨東逝水,懷少年英雄,於是有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月下,泛舟長江,“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拾取“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於是“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羽衣蹁躚”“故國神遊”;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中,穿林打葉聲算什麼,料峭春寒又怎么樣,我吟我嘯徐徐而行,只要心中的那山頭斜陽仍在,誰怕?

李定、舒亶之鼠輩永遠也不會想到,那千里之外未可知的黃州,成就了東坡另一個事業的巔峰,因為他們永遠不知道,東坡不單是有良知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詩人。

尾聲:心中有詩,處處皆歌。詩,就在你我手中,歌,想唱就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