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春天

濕潤的風吹開朦朧的倦意,飄飛的雨折射出新生的光芒。這是春光明媚的時日,這是絕美似詩的時日!

還記得那個被春意浸染的清晨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空氣中平白交錯著的是黃鶯嬌嫩的淺吟與燕子歡悅輕盈的呼喚,和著和煦的清風拂過垂柳時的簌簌聲,恍若在合奏著一曲清新明快的d大調;“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那是溫婉靈秀宛如處子的春的倩影——淺草是她的睫毛,上面綴滿了凝香的露華;亂花是她一襲青衣上的點點水紅,“萬條垂下綠絲絛”則是她飛揚的髮絲……她時而曼妙踱步,時而蹁躚起舞,所經之處,一派生機……

還記得那個被春風撫摸的雨中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撇開霓虹幻影,只看清風朗月、雨打芭蕉,只聽心弦共鳴、雨聲連綿……春雨將污濁的城市滌盪得澄澈,仿佛她也能洗去些人們心中的塵囂一樣,充盈心房的只剩那香草的氣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月華如練,優雅的躺在樹葉上,讓那碧綠的血液反著誘人的銀光;小溪汨汨,月光熹微,任憑心緒在杏花春雨、楊柳微風中紛飛……

還記得這樣一則故事:春寒料峭,一個盲人乞丐蜷縮在街角,拿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看不見”。路人匆匆而過,很少施捨乞丐。一位詩人見狀,在字前添了“春天到了,但”幾個字,路人紛紛解囊……是啊,如此綺麗的景致,盲人乞丐卻屋裡欣賞,與實施人邊給了他一個詩意的春天。這讓我想到了雷鋒叔叔,他樂善好施,卻生活拮据;他熱心助人,卻不留姓名。毛主席曾經說過:“想做好事很容易,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但雷鋒叔叔確乎達到了這個高度;還有人曾經說過:“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價值”,雷鋒叔叔也達到了這般境界。他在自己短暫得猶如白駒過隙的生命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給他人帶去一個詩意的春天。在他死後,他那永遠無法磨滅的光輝事跡便在“陽春三月學雷鋒”得口號中幻化成一股力量,鞭策著、激勵著13億中華兒女積極主動地奉獻,給更多的人帶去一個詩意的春天。“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詮釋的大概就是雷鋒叔叔這樣人吧!

春就是如此,無論何時何地,從哪個角度望去,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生機、溫暖和詩意。

願春盈大地,雷鋒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