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時候

一個人,正如“獨”,是個多么不安又多么悠然靜穩的字眼。不安,因為一種無人陪伴的孤單空虛;悠然靜穩,由於那毫無牽桎的自在自適。

一個人再如何交遊廣闊,一生中總有獨處的時候,與其“冷冷清清…淒悽慘慘”,倒不如敎會自己和自己相處。以我來說吧!長兄常年在外地求學,父母忙時只有自尋樂子。閱讀、散步、思考…都挺好的。

閱讀,在一個人的時候。當四周仍影響著你,人聲、腳步、談話,或者僅僅是旁人的輕瞥一眼,便會無法完全融入書中情境,字句可能都讀懂了,但作者的情感、思想卻沒能掌握。即使依稀還有感覺,也無法及上一個人時,隨之狂喜、大怒、哀愁,共同悠遊的歡暢。

散步時,一旁有人閒聊很愉快,不過獨自一人可以看見更多東西。也許沒有幽默的笑話,但聽得到清脆鳥囀;也許沒有最新的流行資訊,但看得見花苞送來春信。放空思想,讓渴求美景、渴求靜察人間的想望,帶動腳步前進。

思考更是門需要一個人的學問。萬千思緒在腦中集結、編織,怎能不靜、不專注?羅丹的思考者,一旁如果還有身於喧鬧市集、三五好友的背景,雕像還會有那般沉穩、內斂的氣質嗎?

一個人有時難免淒涼,但學會箇中藝術後,自也能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胸魄。

一個人的時候,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