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一個晴天

身處遙遠的南國山城,冬天陰冷,許久不見太陽,久居則不免有倦意。好在詩人雪萊以詩歌給人以預期: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不,紅杏枝頭花幾許,人面桃花別樣紅——不覺間已是暮春時節了。

法理上說,冬去春來,花開花落,乃事件,是人的行為之外的,與主體意志無關的一切客觀情況;馬哲說,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是一種物質現象;而陽明心學則認為,如果不是人在心理感受到了這一切,這一切存在與否又有甚關係。我說,這不過是一種無奈,一種厚此薄彼,一種逃離。很多東西,心裡的想像和欲望、期待遠遠甚於實際擁有後的感覺。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或許只是那種感覺,那種掠過心頭的感覺,最是百轉千回,之後便是盪氣迴腸,回味無窮了。

標籤的泛濫可能是人們自我封閉,拒絕尋找共識的一種消極舉措;或是面對多元化的選擇的退縮和堅守陳規的固執;抑或只是因為不自信(或不夠自信),想要通過標籤區別、分化、隔離,以此獲得心理虛擬信心以及心安;又或者僅僅是人對某種不合理的漠然接受和智識的懶惰,以此來標榜自己的政治正確和思想觀念的正統性。對我來說,很輕易的就將人打上了標籤,鮮有與人交流的欲望。我的缺點,在於偏執(其實偏執很少不會帶有偏頗)。而我的罪過,就是知道自己的缺點。

生活,活著,如果不認為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現實問題。不得不承認,我們大多數人,都將活在瑣碎之中。生活,何嘗不是另一種瑣碎。尋找一種自我的生活樣態,自詡半個瘋子。後來看到“瘋子並不是一個政治正確的辭彙,政治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那些在另一個層次實現均衡的人。均衡,我喜歡這個詞,它表明一切上升或者墜落或者鏇轉或者破碎,都有一個優雅的終點”,漠然歡喜。人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可是當初心不再,又怎么能夠初心不忘!如果不是糾結,我的生活則過於純粹。

汪國真說:有時,外面下著雨,心卻晴著;又有時,外面晴著,心卻下著雨。世界上許多東西在對比中讓你品味。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入春以來,陰雨綿綿,每天起來都是一種天氣,於是每天也就成了同一種氛圍——一種灰色的調子。身邊發生很多事,有很多的感觸。想起來很多往事,甚至有點沉湎於其中。也自知,那溫暖如手撫細絨物般柔和的心動,終究不是能夠攥於手掌的幸福。放得下的,放不下的,都需放下。然後,“如入火聚,得清涼門”。

期待一個晴天,可以助將諸般看破、看穿,釋然解脫。

期待一個晴天,收拾心情,催馬揚鞭,覽盡春光,醉在陽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