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古典文學

我願,化作一隻彩蝶,在書中,品味往日風情。

——題記

一個人,飛在時空交隔中,寂寞但卻充實。

站在烏江邊,聽西楚霸王,歌一曲“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在武侯祠,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類滿襟。”穿越西周,我聽見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的淒切哀號。來到春秋,我又欣賞“浴蘭湯兮沐芳,華彩衣兮若英”的高貴艷麗。

古典文學帶給我們太多,她就像一個史官,用如此優雅的文字,細說古今。從國小時候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一直到現在的“輕舟短棹西湖好”,無一不散發著古典文學的韻味。

古典文學擁有的更是智慧,從“兩小兒辯日”到“曹劌論戰”,古人的智慧與精巧的邏輯烙印在了心中,在忙於理科備考的時間中,品味古人絕妙的想法,有時是一種獨特的味道。

文,詩,兩種不同的概念,此時卻交織在一起,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往日餘味,和一灘打翻的墨水。

在功利的現在,背古詩文純粹成了考試的工具,又有誰會去體會其中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呢?詩,文表現的正是那些豐富複雜,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感情,而少了這些,中華民族便又少了一種寶貴的情感。

聽李白,聽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聽他敢於讓高力士脫靴的一身正氣。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的豪氣和造福蒼生的抱負。

聽李煜,聽他“剪不亂,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憂愁,哀怨。

聽戰國,聽那金戈鐵馬間人與人智慧、勇氣的博弈。有孫臏振興魏國,有商鞅雷厲風行,有涓人千里買馬骨,有嬴政一統江山,氣勢恢宏。

穿梭於歷史之中,品味那古典文學,如此愜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