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到來

一千年的沉睡,一千年的幾遭輪迴,陶淵明來到了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陶淵明難以適應。“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君子獨愛菊,於是乎陶淵明便打算種植菊花,開自己的花店。

萬事開頭難,尤其是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陶淵明就學起了養菊的手藝,從培土到育苗,從育苗到管理,每一步他都全身心的投入。每有人問起菊花的價錢,陶淵明就說:“未到其出店時間”。待到菊兒葉子油綠,花兒絢彩之時。他的臉就有如菊花般燦爛的笑容。於是就有:採菊東籬下,悠然風南山。陶淵明成了遠近的養花戶。贊助商便和他合資開辦旅遊業。美名其曰:菊花台。

陶淵明的菊花台便成了旅遊樂園。待到金秋到來的時期,那簡直成了花海,紅菊誘人,黃菊絢燦,藍菊憂鬱,紫菊多姿,白菊純淨,在芬芳的花香中沉醉。就連要冬眠的蝶也圍著花翩翩起舞,好一幅美麗的秋景圖,在夕陽下,慢慢攏起花苞的菊更是優美。

陶淵明也日漸富裕,唯獨不變的是他那一貫簡樸的生活。老總的旅遊業日漸興隆,尤其是陶淵明的菊花台。於是老總就邀他去喝帶著苦味的“coffee”。之後,便扔一沓鈔票給服務員,闊氣的揮手說:“不用找了。”聽得陶淵明直把嘴裡的“coffee”噴向前方。好奢侈的享受就一杯布袋口水的“茶”要一沓鈔票,陶淵明與老總拜別。他日,老總又宴請他上餐館。在餐桌上,滿是山珍海味,清蒸鱸魚。陶淵明把眼睛都看得成圓球形。用餐時,就老總的一句味太濃桌上的菜全被撤走。陶淵明疑問道:“這是做什麼。”老總笑答:“當然是拿去倒掉嘍。”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陶淵明手中的筷子直接掉到了地上。如此奢侈的享受,真是暴殄天物。現代的富爺怎么都這樣?如此浪費,怎么了得。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陶淵明搖了搖頭,回到自己的花房。

他日陶淵明收拾行裝回鄉下去了。臨行前他到菊花台與昔日的菊花道別。菊花似乎知主人要離去,都紛紛攏起花苞給主人送行。他把店交給助理,便離去。賦詞曰:“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陶淵明沿溪行,棹著獨舟往家方向前行,臉上漸漸浮出笑意,他已快到家了。“三徑就荒,松菊猶在。”這才是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在小院裡依舊種著菊花,為自己而種。於是就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在這山水田園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樂夫天命復奚疑?

“農人告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陶淵明來到田裡耕作。看到村民把溪水引到田裡任其灌溉,水溢到路邊,順著斜坡的小路一直流入池水中,原本清澈的池水被混著黃泥的溪水染成了黃色,已無法飲用。連牲畜也不願下去泡澡。無需浪費的清水,全被趕入污池中,原本清澈的水都浪費掉。陶淵明問鄰近的村民:“農田已喝足水,何不把引水口封上,任其流入污池中。”村民答:“先生(尊稱),此溪永不停息,何為僅僅一池水計較,再說又不用交水費。”陶淵明詫鄂:豈止一池水的問題,清水流入污池就不能再飲用。村民默然,但未封上開口,而是扛起犁頭頭也不回的走,顯然是怒了。“唉,浪費了原本可以好好利用的水,可知滴水貴如金乎?”在微昏的黃昏下,有一位老者拄著拐扙臨著溪水而獨悲。望著漸漸細瘦的溪水,眼裡儘是無奈與感傷。

陶淵明的到來,本應是欣喜,但最終失望。資源在浪費,無人珍惜它。所以我們該做的是:珍惜資源,崇尚節約。那么陶淵明到來時定會滿面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