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

84年前的8月1日凌晨,南昌城靜謐的夜空被震耳欲聾的槍聲打破,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發動了八一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在南昌城中,用槍聲向世界發出了獨立領導武裝革命的宣言。

這是中國共產黨向國民黨反動派武裝反抗打響的“第一槍”。第一槍,石破天驚,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世界,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立革命軍隊,以及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南昌起義就是這樣開始的。

在軍旗升起的英雄城南昌,在人們心中有一個不能淡忘的地方,那就是——八一起義紀念館。這個紀念館是以八一南昌起義為主題的展覽館,同時又展現了中國人名解放軍80年來不斷成長壯大的歷程。

“軍旗升起的地方”是xx同志的題詞。想到八十年前的戰鬥場景,並聯繫一下之前的一百年和之後的八十年,那種激動的心情又是難以在短時間內消散的。站在偉人的雕塑下,自己有種藐小到可以被忽略的感覺。雖然我不會把他們當做神靈去膜拜,但在我的心目當中,他們是最接近神靈的人。除了崇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激。感激他們忘記自己是一個人,以神靈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為著中華的解放而奮鬥著,為此,他們可以拋頭顱,撒熱血,死不足惜。因為他們堅信,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民主必將推翻獨裁、熊熊的革命烈火必將照亮光輝的未來。在面對暴政的槍彈,他們以“生命何足重、妻子何足戀、刀鋸何所畏”的“大丈夫”氣概。重溫這段壯烈歷史,我們除了感到驕傲和自豪,還可以感受到心中的血液在沸騰,渾身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和激情!

在八一起義紀念館裡陳列了不少當年革命使用的武器、生活用品等,這些東西與革命的偉大似乎有著某種不對稱性,但是在這些用品當中絲毫體現不出來偉人的“偉大”,那種戰場上豪氣沖天的氣質在生活中蕩然無存,剩下的是溫柔的細膩,簡樸和簡單。然而真正的偉人又恰恰是這樣的。能簡單的生活的人往往不簡單。這不僅僅是因為當年革命條件的艱辛和形勢的緊迫,更多的是因為他們是偉人,他們有著不簡單的簡單的生活習慣。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是真正的偉人!

從紀念館出來,我的心依然沉浸在那段過去的歷史中,從南昌起義到新中國成立,老一輩革命者為了我們用血與汗創造了一片天空。歷史發人深思,為什麼我們的民族會陷入存亡之際?為什麼共產黨人會拯救了中國?我個人一直認為是思想和精神的問題。1840年的國人,思想完全與世界脫軌,隨後開始一步一步向西方學習,但方法不去完善,直到新文化運動,一大批青年帶著拯救中國的理想和抱負大刀闊斧的開始施展自己的才華。到了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則體現了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仇恨可以被淡忘,但歷史不應該被忘記。面對當前複雜的世界局勢,面對日本對釣魚島的覬覦,面對日本參拜靖國神社,面對多變的半島局勢,我們能做的不是去罵街,遊行,我們應該拿出知識分子應該有的自信和從容,紮實的學,牢固的掌握現代化建設要求的技能,建設國防,貢獻科研,增加我們國家的實力,不落後就不會挨打,要想不被欺負,就要足夠強大。因為有句話說的好:“落後就要挨打。”

回首那些“群星”的塑像、那並不巍峨的紀念館,我領悟到了“八一”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敢於破舊立新的創新精神;一種忠於祖國、不屈不撓勇於勝利的奮鬥精神。這種精神為我們克服困難、不斷進取提供了動力,是我們自強不息、奮勇前行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