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

梅雨季節,難得的陽光露出了頭,稍有點悶的春季,沒有一絲風。

廣州民諺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規模最大的的佛教名剎。

在光孝路上走了不遠,便看見了光孝寺。那是一座宏偉的寺廟。青磚碧瓦,正面,便是大雄寶殿,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左右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三尊佛慈眉善目,端坐於上,讓人肅然起敬。

再往裡走,過了觀音殿,一眼望見生意蔥籠的“訶木”,翠色慾流,枝葉一層一層的,給樹下撐起一片綠陰。樹旁,便是禪宗六祖惠能的瘞(yī)發塔,塔內藏有六祖的頭髮,是唐住持法才為紀念惠能大師在光孝寺出家剃度因緣而募款興建的。它的結構是灰砂結構,八角形,一共九層,高7.8米,每層都有佛龕,每面都有佛像。

離瘞發塔不遠處,是一棵巨大的千年古木—菩提樹。是印度高僧智藥三藏種下的,據傳,全國各地菩提樹都是這棵分植出去的。

往旁走,來到放生池,有點特別,餵魚只能拿生菜葉,寺里的工和人員早已準備好,只需在隨緣箱裡放進表心意的錢就可拿一片,一點一點掰下來,不斷地扔進水裡。不大一會兒,水中不少鯉魚游過來,紮成一堆,你爭我搶互不相讓。時不時一條大鯉魚,往魚群里猛擠狂鑽,別的魚只好被擠出去,我又扔下一片,正好扔到一條黃鯉魚的嘴裡,黃鯉魚正想吞,不料被大鯉魚瞧見!只見那大鯉魚又猛地扎過去,一口把黃鯉魚的菜葉搶了過來,一下子吞了。突然,另一條大魚也扎了進來,“啪”一甩尾,濺起老高的水花……

時間它有腳啊,我不捨地走出光孝寺,再回頭看看,青磚碧瓦,綠樹掩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