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的故事

盼望著、盼望著,春天的腳步近了。而當不知不覺間,春天真的來到我的身邊的時候,一陣感動湧上心頭……

小時候,每逢桃花滿枝,都是能為我的童年塗一抹彩繪的時候。因為有無儘快樂的時光,更因為有媽媽的陪伴。媽媽騎機車帶我去田野里兜風、親近大自然。我們捉螞蚱、捉整天被我叫作“擔擔勾”(現在知道了,學名叫“螳螂”)的又綠又長的蟲子。抓螞蚱可真好玩!我常常會抓一隻特別大的螞蚱放在我媽媽的腦袋上,媽媽也當然知道我是趁她蹲著抓擔擔勾的時候偷偷放上去的,可是她卻假裝不知曉,拿著一隻特別大的擔擔勾追著我跑,嚇得我滿地亂跳,活像田野裡面的快樂的小精靈。但卻不曉得那個被我放在媽媽頭上的大螞蚱,早就飛了……就這樣,笑聲蕩漾在整個田野,同時也將媽媽對我的愛,伴我快樂成長的愛充盈了童年裡的春天。

長大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纏著媽媽陪我去捉昆蟲,而是在清明佳節的晨曦與媽媽去老哈河畔編草帽,大概四點多,媽媽和我就出門向老哈河走去,路上說說話,吹吹風。來回總得兩個多小時,但一點也不覺得累。老哈河是內蒙古與遼寧省的交界,河北邊為內蒙古,南邊為遼寧,河床寬約100米。河水深的時候,步行者只能走橋才能到河對岸。我膽子一直特別小,所以每次過那條必經的獨木橋的時候都得耽誤半個多小時,嚇得一身冷汗,老媽在旁邊哈哈大笑。到達目的地之後,我們娘倆開始編草帽。每次我都把草帽編的特別怪異,連我自己都嫌難看,卻偏要媽媽戴上,而媽媽每次也都遷就了我,讓我盡情的玩啊鬧啊……就這樣,媽媽也被我編的草帽弄得特別怪異。但作為女兒,心裡的感激勝過快樂,感謝媽媽對我的包容,這份呵護的愛留在了老哈河畔的春天裡。

到如今,確確實實感覺童年那份純真與快樂離我越來越遠了,代替它的是一份思考與一絲牽掛。而媽媽會一直陪伴我在這個柳絮紛飛的季節。我們漫步在小區外的植物園,欣賞著腳下層層疊置的鵝卵石與道路兩旁鮮嫩的綠色,我會向媽媽說一些最近發生的事情,一些感受和一些想法,媽媽會給我一些啟迪、建議和要求。春天裡,我們談自然、談人生……媽媽誘導我:生活中,一定要有陽光的心態,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即使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相信這不如意一定會過去的。媽媽還說:隆冬漫長吧,春天依然會來臨的!每次與媽媽漫步在鵝卵石路上,都會感受一股幸福湧上心頭,不絕如縷……春雨過後,風兒格外清爽,吹來媽媽對我的關懷,吹來媽媽對我理解的愛。這份愛,滌盪在明媚的春天裡。

窗外正是這個桃花紛飛,柳絲飄揚的季節。或許這個季節會交替變換,但對我來說,春天一直都在,因為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春天的季節。採擷一枝桃花送給媽媽,代表女兒的一份心意,讓整個世界充滿春天的溫暖,充滿媽媽的愛,融入春天的故事,融入女兒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