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歷史的聲音

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世世代代的人們無不在傾聽歷史的聲音,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攝取營養。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他是誰?

他才高八斗,博古通今,見多識廣。他飽經磨難,堅持不懈,不屈不撓。他是司馬遷!

他小時候就隨同父親去過很多地方,他到過浙江會稽,去了傳說大禹召集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他到過長沙,在汨羅江邊憑弔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他到過曲阜,考察孔子講學的遺址;他到過漢高祖的故鄉,聆聽沛縣父老講述劉邦起兵的故事……正因為他閱歷豐富,才能寫出萬古流芳的《史記》。

後來他因替李陵辯護受了腐刑,在獄中飽受凌辱,但他忍辱負重,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終於完成這部史學巨著。實現了“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抱負。他的史書見解獨特,個性鮮明,更有人的氣息,他筆下的項羽不僅是一個叱吒風雲,所向披靡,才氣過人的英雄,還是一個心胸坦蕩,性格豪爽,重情重義的君子。

從司馬遷受辱著史,我讀出了堅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誰?

他頂天立地,錚錚鐵骨,壯懷激烈。他忠貞愛國,寧死不屈,雖死猶榮。他是文天祥!

文天祥起兵抗元,最終失敗被俘,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都被他堅定的拒絕了,從此在獄中度過了三年,獄中生活勞苦,但他依然強忍痛苦,寫下了不少愛國詩篇,其中《過零丁洋》最為著名,元朝大將張弘范在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句時也不禁淚流滿面,最終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氣節,英勇就義,時年47歲。

從文天祥拒絕歸順,我讀到了忠誠與寧死不屈。

時隔千年,我依然聽到了司馬遷的“絕唱”,看到了文天祥的“丹心”,今天我們莘莘學子從中又受到了那些啟迪呢?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中國夢的實現,我們要善養浩然之氣,做到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