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書籍的故事

“一日無書,百日荒蕪。”

——題記

書是流消的血液,書是靈動的生命,書是無盡的源泉。在書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釋放,是溫馨的寧靜,是激烈的舞動……

《童話世界》激發了我的想像力;《百分大王》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寓言故事》讓我懂得了豐富的人生道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一些名著,讓我領悟到了大作家的風采……雖然我的年齡不大,不懂得什麼是真感情,但我曾為《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發出嘆息,為《簡愛》中的女主人公最終找到了幸福而興高采烈,更為《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化險為夷,最終取得勝利而歡呼雀躍……面對這一本本好書,讓我自己融入書中,走進人物的心裡……我為我出生在這金色的童年裡感到慶幸,感到幸福,感到快樂,而且有書看,從而,書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書讓我懂得了人生,懂得了智慧,懂得了友誼。

小時候,爸爸反對我看課外書,說看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所以他除了給我買學習資料就不會再給我買任何書。可我控制不住看書的欲望,便背著爸爸攢了幾個星期的零花錢,興沖沖地奔向書店,當買到自己心儀的書時,那種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就這樣日復一日,我存的書漸漸多了,爸爸知道禁止不了我了,便同意我看課外書。

不僅是我,歷來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都好讀書。聞一多讀書成癮,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也許是厭倦了苦燥無味的abc,也許是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x+y,我一次又一次地約她出來,從她那泛著清香的扉頁中,走向一個陌生而又新鮮的世界。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不求“書中自有顏如玉”,不為功利,不為分數,不為學歷,只為心中那份渴望,只為心中那片怡人的天地。書就像一位仁人。她的話語是那樣的富有哲理;她的目光是那樣的溫暖,她的雙手是那樣的溫柔……當我因失敗而迷惘時,她總這樣對我說:“真正的光明並不是永遠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遠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當我因小小的成功而手舞足蹈時,她總這樣對我說:“真正的強者,不但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還要經得起成功後糖衣炮彈的洗禮。”當我畏首畏尾躊躇不前時,她會送來這樣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啊!這就是她,不管是樹蔭之外喧囂著浮躁的熱浪,還是窗外肆虐著凜冽的寒風,只要和她在一起,她就會在熱浪之中營造一片清涼,在嚴寒之中托出一份溫暖。這就是我和書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第一本與我有緣相見的書已經開始模糊、淡化了。

多讀書,可以與主人公卑可憐之人,笑可鄙之士。令我感受到李白攀登天姥峰的瀟灑;杜甫登臨五嶽一覽眾山小的壯志;李清照在蓮花池中爭渡的輕快;徐志摩再別康橋的不捨之情……書讓與孔子一起因材施教;會與魯迅先生一起在夕陽落日時拾撿朝花,共同回憶那美好的童年;會與海倫·凱勒一起面臨黑暗,去感受那份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