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了蟬的秘密

幼時,媽媽把我寄託到姥姥家裡.那裡可真是算是個風水寶地.一到夏天,成群的知了趴在大樹下扯著嗓子不厭其煩的叫著:"知了--知了--"那個聲音真是讓人厭煩.

那時侯的我對蟬充滿了好奇,我總想把蟬看個通透,比如蟬是怎么來得?為什麼我一直都沒有看見過蟬的幼蟲呢?這個時候,我就會靜靜的蹲在大樹下觀察著蟬的一舉一動.

有一次,我做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我想通過這個實驗來說明蟬是有沒有聽覺.

實驗開始了,我小心翼翼的靠近蟬,對著它大喊一聲.奇怪,蟬並沒有被我這個惡意的舉動而嚇跑,而是依舊扯著嗓子吼叫著;我接著向蟬來了個大膽的動作:我向蟬揮舞著拳頭,蟬竟然飛走了.這真是個了不起的實驗,我竟然靠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蟬是聽不見的!

後來,我從法布爾的嘔心瀝作《昆蟲記》中進一步了解到,蟬的幼蟲經過在地下四年的黑暗生活才爬到地面,又經過脫殼,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蟬,蟬是非常喜歡唱歌的。它翼後的空腔裡帶有一種像鈸一樣的樂器。它還不滿足,還要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的確,有種蟬,為了滿足音樂的嗜好,犧牲了很多。因為有這種巨大的響板,使得生命器官都無處安置,只得把它們壓緊到身體最小的角落裡。當然了,要熱心委身於音樂,那么只有縮小內部的器官,來安置樂器了。這是很痛苦的。還有就是我發現的那一點:蟬是聽不見的。

了解到蟬的整個過程,我頓生感慨。這就是蟬,這就是如此熱愛音樂事業的蟬,四年黑暗的地下苦工,換來得竟只是這一夏“溫暖”的烈日!

有多少人曾像蟬一樣呀!他們養精蓄銳,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這短暫的光輝,這事業上的放手一搏!

又是一個雨水充足的夏天,仿佛全世界的蟬都飛到了這裡,叫聲是那樣的錯綜複雜、洪亮。我靜靜的坐在大樹下,傾聽著蟬的述說。我越來越感覺到蟬的歌聲是那樣動聽,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