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壞孩子

父母眼中的乖寶寶,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都已是歷史了。生活中,日益滋長的叛逆心理慢慢吞噬了我曾經的掛順。面對父母的嘮叨、老師的責備,很多時候,我都懷疑我究竟是不是我。

對於父母的不理解,我不再渴望溝通,不再試圖去填補這條溝壑,而我唯一的朋友—日記,卻在一把鑰匙的出賣下,讓父母窺視到了那個他們不明白的雨季中的我。

或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考大學”的女兒,才是他們心中的好孩子。或許這也沒有錯,只是生性倔強的我不肯安分地接受他們為我安排好的一切。每當父母發現我在聽音樂、讀小詩、看名著時,我便會無可避免地飽食“忠言”。看著父母激憤的表情和失望的目光,我只能在心底里嘆息,真的覺得很可悲一一為父母,也為自己。我不知道寫完作業後聽聽音樂、看看課外書,是不是壞孩子;不知道假日閒暇時和同學出去玩,是不是壞孩子;不知道穿自己喜歡的流行服裝,是不是壞孩子,只知道我已無可爭議地成了父母眼中的壞孩子,成了別的孩子如何如何好的襯托。他們開始用唉聲嘆氣感化我,開始用“密不透氣”的愛來消融我,開始用嚴厲、可怕的目光來追蹤我。有時,我覺得我活得好無奈、好累,難道我真的是壞孩子嗎?

其實,我並不想讓父母生氣。真的,2024年的養育之恩很重很重,我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企盼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能在我身上成為現實,然而,強加的生活,扭曲的觀念,我無法接受,更何況是“壞孩子”的頭銜。

父母的行動在升級。在發現父母跟蹤我後,我和父母大吵了一架。難道他們真的懷疑我已經壞到出去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的地步了嗎?我傷心地哭了一場,雖然很清楚軟弱的眼淚根本不會幫我一點點忙。性格倔強的我最終還是讓眼淚流滿臉龐,任積壓在心裡的委屈隨著淚水一起流淌,一起風乾。那一夜,我想了很多,想以前我和父母的幸福、歡樂,想現在的隔膜。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上山下鄉只是一個遙遠的故事,文化大革命只是一段泛黃的歷史。許多父母吃過的苦我們沒吃過,但不能說明我們不理解他們企盼兒女幸福的心情。父母在為兒女鋪設人生之路時,忽略了我們有自己的思想的現實。面對天空,我們有雛鷹展翅的欲望;面對人生,我們有自己拼闖的勇氣,我們希望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屬於我們的世界。遺憾的是,我們和父母竟無法溝通。我們說父母不理解我們,父母卻道我們不體諒他們。他們的擔心與苦心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我們的翅膀或許還不夠堅實,我們的勇氣或許也還不夠理智,只是殘酷的現實不能不讓我們思考:任憑父母設計的我們,一旦離開了他們,我們還能走多遠?

從此,我不再和父母針鋒相對,因為我相信他們的所作所為無論對錯,都是為我好,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放棄了自己的原則。我依舊聽音樂,寫小詩,和朋友出去玩,依舊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只是烽煙欲起時,我採取了“冷戰”的策略。我不再據理力爭,只有一個不大但很堅定的聲音在喊:“我不是壞孩子,不是,真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