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級讀後感:讀《契訶夫短篇小說》有感

初二年級讀後感:讀契訶夫短篇小說有感

"契訶夫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說和戲劇作品都在表現同一個主題:奴性和奴性產生的歷史根源和心理。契訶夫也許是俄羅斯第一位作家,認識到金錢、官職、權威和權力不過是奴役的外部原因,而奴役真正的工具是恐懼。"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契訶夫在日記中寫過這樣的話:“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像我們俄羅斯這樣,人們受到權威的如此壓制,俄羅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貶損,害怕自由……我們被奴顏婢膝和虛偽折磨得太慘了。”

與前人相比,契訶夫不僅在表現內容上有所不同,而且如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所言,他“創造了全新的書寫形式”。這首先體現在他改變了文學形象的塑造方法本身,他的小說以表現各種各樣的人物為主,但是他卻放棄了傳統的、細膩的肖像描寫,在他那裡最詳細的肖像描寫也沒有超過十幾行的,因此他的作品總的風格是短小精悍、言簡意賅。代替肖像描寫的是比喻,是對服飾的典型細節的表現,如“套中人”別里科夫:在這裡作家詳細地描寫了主人公的物件,像套鞋、散眼鏡、帽子、各種小套子和房間的擺設,卻惟獨沒有面部描寫。

,契訶夫的創作雖然是以俄-國生活為背景,以誇張和諷刺的筆觸表現的是俄-國人的劣根性,但細細讀來,他的作品對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人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他鼓勵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尊嚴,要消滅精神奴役,追求平等、自由、勇敢和心靈的純潔。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契訶夫是“一個生活的藝術家……他創作的價值在於,他的創作不僅讓任何一個俄-國人明白,感到貼切,而且讓每一個人明白並且感到貼切。這是主要的。”而這也就是契訶夫創作的真正意義和永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