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暑假讀後感|清涼夏日,歡度暑假,從讀一本好書開始!

導語:漫漫暑假該如何過?讀些好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暑假到了,同學們都認真的做課外閱讀,並且寫一本好書讀後感。為此,為大家提供了國中暑假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小婦人》讀後感

暑假裡,我讀了《小婦人》這本書。

這本小說以家庭生活為描寫對象,以家庭成員的感情糾葛為線索,描寫了馬奇一家的天倫之愛。馬奇家的四姐妹中,無論是為了愛情甘於貧困的梅格,還是通過自己奮鬥成為作家的喬,以及坦然面對死亡的貝思和以扶弱為己任的艾米。雖然她們的理想和命運都不盡相同,但是她們都具有自強自立的共同特點。小說描寫了她們對家庭的眷戀;對愛的忠誠以及對親情的渴望;描寫了她們歷經風雨的磨難和奮鬥的過程。她們寫作、繪畫、彈琴、創作劇本、演出、管理家務……這些無一不滲透著她們的多才多藝。同時,她們又結社辦報,照顧嬸嬸、做家庭教師……明智、自由地選擇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她們的歸宿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自強自立精神的結果。

這本書里我最喜愛的人物是家裡的小妹妹艾米。別看她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她可是個淑女喔!她擅長勾織,法文也讀得很好,不過她最出色的還是繪畫了。雖然她小的時候有點虛榮和自私,不過在家人的耐心教導下,她很快就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並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下,改掉了這些缺點,並對自己的人生觀有了新的並且更加美好的認識。

《小婦人》用樸實無華的寫實手法描寫了馬奇家的四姐妹,在她們藝術家一般的才能下,強調的是個人的尊嚴和自立自律的重要,體現了奮發有為的美國精神。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看一看呢?那就趕快到我們的小書吧看一看吧!我會把這本書捐獻給班級喔!

篇二:《玉米人》讀後感

第一篇小說的靈感來自某個周末下班騎車回家的路上。腳踏車在貴陽山間的土路上上上下下,上坡的時候騎不動,要下來推,他會覺得真是艱難啊,而到了下坡的時候,一路飛馳,迎著風,迎著光,真是開心啊。就在他飛馳而下的時候,看見邊上的地里種滿了玉米,正是結苞的時候,一片一片地在風中搖曳,在陽光下閃爍,真是美啊,它們多么自由啊。冬去春來,新的生命成長了,結出了果實,隨著冬天來臨就凋零而去,再等下一個春風吹來的時候,他們是多么無憂無慮啊,相比較,人是多么辛苦啊。

這不是單純講兒子思念母親的故事。“子思母”是個喻體。

王珞丹的人物設定應該不單是男孩的母親,她是男孩所愛上的玉米、與思念的母親融合而成的形象——“玉米人”。

無論故事原型還是改編後的微電影,男孩最後自絕於玉米地這種情節是很極端的,可能也因此才“超現實”。片中有很多符號化的鏡頭語言,《朝陽溝》、“xx”大標語、青草地上的沙發家具等,甚至玉米本身也是一種符號,人與土地,農民與莊稼,孩子和母親……

如果從現實角度看,男孩讓奶奶把自己埋了、和玉米結婚,似乎太過極端和悲觀,也有些陰森森……但從超現實角度理解,這一切不正常的、跳出理智的、幻想性的情節,便成了正常的設定。也有了幾分深意。

篇三:《華胥引》讀後感

在讀唐七公子的《華胥引》之前,我並沒有讀過多少類似的古代為背景的小說。但自從我翻開《華胥引》的第一頁,我就知道,它已將我徹底征服。一本《華胥引》,勝過百本。

我向來偏愛古風的文字,方文山攜的歌詞總是能觸動我的心弦。如今,他親自為《華胥引》作序,我讀罷覺得確如他所說,“隨意翻開一頁,都是一篇形象化的文字”。單單聽作者的名字——唐七公子,已是風雅至極,再讀她的文字,每一句都清新得似田野里拂面的春風,餘味無窮。長篇小說,篇幅長了有些時候不免會覺得乏味。而唐七公子卻將幽默與悲傷安排得恰到好處,借景物將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蘇譽與葉蓁的愛情,是最令人感嘆的一段風月。夢幻般的初遇讓人以為他們會像所有王子和公主一樣過上平靜幸福的生活,但兩人再次相遇卻隔著半截生死,百丈高牆。真是命運弄人,他成了亡她國家的敵人。所幸葉蓁被師父用鮫珠救活,以華胥引吸食人的夢來維持生命。從此,他是慕言,她是君拂,開始造夢之路,書中的四個故事由此展開。不得不承認,唐七公子的構思很巧妙,將完全沒有關係的四段愛情悲劇以此手法串聯,使各部分連成了有機的整體。

第一篇《浮生盡》,其實有點像《海的女兒》的版本。宋凝救了自己心愛之人沈岸,他卻誤將柳萋萋當作自己的救命恩人,三人情感糾葛不斷,最後宋凝選擇用生命換一個與沈岸白頭到老的美夢。此時得知真相的沈岸愧疚萬分,為她戰死沙場。所不同的是,這裡的宋凝是一個女將軍的形象,她既有男子馳騁沙場的豪情,也渴望擁有永不背叛的愛。她讓我們看到,即便是巾幗英雄,終究也是個女人,她可以忍受肉體的疼痛,卻不能堅強到不需要一個可以一生依靠的溫暖肩膀。

《華胥引》中除了蘇譽與君拂這一對,四篇故事中我最喜歡《十三月》,也許是由於偏愛以宮廷為背景的故事吧。相遇時,他是鄭國景侯容垣,刀術大鄭第一,並且是大鄭第一美男子,鶯哥卻是他侄子容潯養的一個殺手,代妹妹錦雀入宮為夫人。她所受的苦,他皆知道,她的身份,他也知道。他不管她入宮目的何在,只想保護她,與她一生相伴。他問她:“你可知君王之愛是什麼?”“雨露均灑,澤被蒼生。”她這樣回答。可他和其他君王不一樣,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飲。與人打賭下棋,一向自信的他卻不敢以她為賭注,生怕失去她;宴會上,面對撲來的雪豹,他推開她,在月下從容持刀;得知自己命不久矣,又狠心讓她離開。正如唐七公子所說:“回看這一段風月,似一場繁花的凋零,容垣一生太短,執著地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她……卻讓我們看到這樣一段情,從黑暗的宮室里長出來,像茫茫夜色里開的一朵花,縱然被命運的鐵蹄狠狠踐踏,也頑強地長出自己的根芽。”一代君主,這樣用心地去愛一個人,護一個人,懂她的痛,懂她的苦,為她付出了所有,結局實為悲哉!憾哉!

慕言與君拂的故事,雖沒有系統地講述,卻是細水長流,貫穿全書,直至《一世安》中推向高潮。從年少的相遇,到後來的相隨相護,最後他以自身陽壽換得與她短短十五年的相守。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只求與他一世長安,他還是孤獨地度過了最後的七年。一世長安的誓言太美好,美到讓人承受不住生命之輕。其實君拂是幸運的,相伴的時光雖短,畢竟她找到了能將她捧在手心的人,能夠與自己一世長安的人。相比其餘四個故事,已是上天賜福。

任何故事,光有動人的內容是不夠的,必有相應的背景為之渲染。在這一點上,唐七公子可謂是極善於以景襯情。《浮生盡》安排宋凝與沈岸相遇的背景是大雪紛飛的戰場,為女將軍的性格添了幾分豪放,卻也暗示了結局。他們的愛情,就像這場大雪,永遠被寒冷和蒼茫掩蓋。《十三月》中容垣死時,身後是燃燒的櫻林,紅色的櫻花在火中起舞,像撲火的飛蛾。他們的愛情便如那些飛蛾一樣,為了追求美麗而不顧一切。他太害怕失去她,算盡一切,唯獨算不到自己的命運。《一世安》中慕容安出現的背景是方山紅葉林。她盛裝的紅衣與紅林交相輝映。她為了愛情燃燒了自己,到頭來為他而死,他卻拋棄了她。她說:“我沒有輸給任何人,只是輸給了你的王座。”她只是有些不甘心吧。翩飛的赤蝶是她為救他燃燒的生命,是她此生最後的華美綻放。

世上之事大多如此,越是渴望有美好的結局,現實便越是讓人嘆息。倘若真有這華胥引,你是否願意用生命換一場永不凋零的花開?

篇四:《名人傳》讀後感

面對挫折和磨難,人要么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饒的抗爭。

讀過《名人傳》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偉大,什麼叫偉人。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各自領域裡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們在挫折和苦難面前,並沒有被擊垮,他們選擇了抗爭,與命運抗爭到底。

但如果這三位名人採取與現實稍微妥協的態度,就會極大的改善他們的處境。米開朗琪羅只知道工作,卻不肯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貝多芬與資助他的朋友絕交,使自己陷入困境;托爾斯泰放著舒適的日子不過,卻一心想到森林裡去修行。這些做法難道不是自討苦吃嗎?

不!絕不是!他們只不過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你也許認為生活中充滿了鮮花和歡樂,人生來不是為了吃苦的,但是人在一生中難免會遇到磨難。在磨難面前,有的人選擇了放棄,從此掉進萬丈深淵,永無翻身之日;但是有的人則選擇了抗爭,儘管這條道路很坎坷,但是他們毅然前行,為自己的命運而戰鬥。

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在塑像前,終於留下了傳世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由此可見,他們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後才成為偉人的。人們常說“苦難是的鍛鍊,也是的大學”,《名人傳》便的詮釋了這兩句話,它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的心靈得到的安慰,使他們重新振作,為自己而奮鬥,為明天而抗爭。

對於書我可以這樣形容,沒有了書,我就像失去了一位從小玩到大的摯友,形單影隻;沒有了書,我成了被困在缺氧的池塘中的魚,奄奄一息;沒有了《名人傳》,我不再做夢,思想開始僵化,頭腦開始空白,生活中只剩下了黑和白。《名人傳》不單單是一部名人的傳記,更是我們青少年的好夥伴,好老師。它為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它教會了我如何去戰勝挫折的打擊,如何擺脫黑暗的陰影,如何為自己創造燦爛的明天。

篇五:《豆蔻年華》讀後感

青春、友誼、生命的意義,在這本書里展現得淋漓盡致,它,就是作家陳瑋寫的《豆蔻年華》。

剛開始讀這本書,裡面樸素單純的言語深深把我吸引,於是,我便如欣賞一副美麗的藝術品一般,如饑似渴的讀了起來。

這本書是主要講了姚小禾在中考時,幸運地考上了南京有名的“金陵中學”。並且介紹了姚小禾在新學校與新同學在一起的學習生活,到最後與同學在海邊攜手共度了人生中如花一般的18歲。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這一段,書中說道,姚小禾所就讀的學校有一條規定,就是每當上體育課的時候都要穿白色運動服和籃球鞋。但姚小禾是農村姑娘,家裡寄來的錢只夠自己吃穿,沒有多餘的錢去買衣服和鞋子.於是,她便悶在宿舍里,不去上體育課。就在上課前,她的好朋友把她硬拉到操場上,她驚奇的發現,全班同學,除了看姚小禾不順眼的張娣外,竟沒有一個同學傳白色運動服。看到這裡,我不由得暗暗感嘆,為了維護一位同學,全班同學竟不惜與老師較勁.我真羨慕他們的友誼,堅不可摧。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曾擁有的友誼。記得我4年級的時候。我和另外兩位同學分到了一組,其中,有一位同學由於不願意做作業,成績總是上不去,於是,我和另一位同學便每天輪流督促他,輔導他功課,漸漸的,在我們的幫助下,那名同學的成績一下子從開始的30多分跳到了70多分.我們大喜過望。

多一份友誼,仿佛多一些色彩,色彩越多,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才會活的有滋有味。

篇六:《十萬個為什麼》讀後感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一本好書會使我們受益匪淺。現在,我讀了《十萬個為什麼》,從中增長了不少知識。這是一本科普知識系列叢書,內容數不勝數。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瑣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訴我們一個科學的小道理。它不僅能幫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能提高學習的興趣,真是我的好幫手。

《十萬個為什麼》向我們介紹了天體的形成過程。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陽系裡面的九大行星。而銀河是由1000多億顆恆星組成的盤狀的恆星系統,太陽系本身就處在這個系統之中。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當中的一顆“小星星”。

《十萬個為什麼》當中經常給我們介紹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比如說一年中的“四季”是怎樣形成的。海底下是什麼顏色?海水為什麼發藍?等等。其中有一篇文章叫《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原來螢火蟲發光與它尾部的發光器有關,在發光器內含有螢光素和螢光素酶發光物質。當空氣進入發光器時,螢光素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與空氣中的氧氣化合,產生的能量轉化為螢光,進入發光器的空氣越多,發出的螢光越亮。由此可知,螢火蟲並不是在黑夜發光,只不過這種光亮度不如陽光亮,便以為白天不發光了。這使我對螢火蟲有了更深的了解。

總之,《十萬個為什麼》是一本好書,它讓我認識到世界是那么豐富多彩,知識是那么益智有趣;它讓我知道了科學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當你翻開書卷,趣味盎然的知識故事讓你撲朔迷離;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這套叢書集趣味性、知識性、啟發性於一體,深深地吸引住我。

我們人還小,人生的路還很長,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仔細地觀察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做一個有心人,並加上深入的思考,開動腦筋,展開想像,再加以實踐。也許多年以後,《十萬個為什麼》上就會驕傲的登出你的科學實驗喔!我們要努力,不斷進取,永不放棄。

篇七:《一千零一個願望》讀後感

假期里,我讀了《一千零一個願望》這本書,我感慨良多,這本書與我內心有許多共鳴,我更受到了深刻的感觸。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為李力子再也見不到李甲甲而心痛,為她歷盡艱辛重新找回媽媽的愛喜極而泣,更為她為了夢想奮不顧身,奮力向前的勇氣和執著讓我感動。一位名人說過:“為什麼人的眼睛要長在前面而不長在後面,那是因為人有夢想,他懂得追求,用雙眼注視前方,看得更遠,望的更高。”

“夢想”一個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在追夢的道路上坎坎坷坷,“夢想”就像人的心情一樣,喜、怒、哀、樂互相交織著,不正是這樣嗎?李力子為了實現這一千零一個願望,遭受媽媽的冷眼和無數大人、家長的輕視和不屑,還好,經過不懈的堅持和努力,終於攢起了一千零一個許願幣,實現了夢想。而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不也有著美好的願望和美麗的夢想在等著我們去通過自已的努力來實現我們美麗的夢想嗎?在這追夢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向李力子遇到各種困難,我們要學習她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實現我們各自美麗的夢想。

就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取得好成績,如果不努力,怎么可能成功呢?願望是帶刺的玫瑰,在讓我們欣賞的同時,會刺傷我們,歷經無數風雨,最後獲得了成功,這正是夢想的真諦,也就是因為有無數艱難,夢想才能如此美麗動人。

夢想,多么美妙的詞語,夢想是一盞明燈照亮你前進的方向;夢想是鼓勵幫助你取得成功的輝煌;夢想是一場及時雨澆灌你心中綠色的希望。每個人都有夢想,有了夢想才有了希望,有了夢想就要像文中的李力子一樣追求、奮鬥、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正因為這些風雨,夢想才像美麗的彩虹,綻放出迷人的光澤!

篇八:《愛國主義故事》讀後感

我今天讀了《愛國主義故事》里的《歌樂山烈士陵園》很受感動。

歌樂山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囚禁和犧牲在國民黨軍統集中營的革命烈士和11。27殉難烈士而修建的遺址類博物館。這樣看著看著,我便由此想到1949年11月27日那場血腥大屠殺,又想得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在內心深處感到內疚。

白宮館最早是四川軍閥白駒的私人別墅。1939年被國民黨買下來了。裡面關押了陳然、劉國志、王朴,黃顯聲和楊虎城二位將軍,小蘿蔔頭一家等烈士都關押在這裡。小蘿蔔頭名叫宋振中。他和他爸爸宋綺雲、媽媽徐林俠一同被關押進監獄時,才8個月大。1946年7月,小蘿蔔頭全家由桂林的息烽監獄轉囚到白宮館監獄,這時他已經到該上學的年齡,他渴望讀書,就經常到樓上二室黃顯聲將軍牢房去“上課”。黃將軍因在國民黨軍隊里有較高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優待”,允許看報紙。黃顯聲將軍教小蘿蔔頭識字,做算術,還教他講俄語,同時也通過小蘿蔔頭向別的牢房傳遞從報紙上得到的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的訊息。1949年9月6日晚上,小蘿蔔頭與父母一道被特務殘酷的殺害了,死時才僅僅8歲!讀了上面的一段話,我眼淚包不住了。小蘿蔔頭的童年是多么的悲慘,每天吃不飽,穿不暖,沒有進過一天學校,一隻鉛筆、一張紙對他來說比黃金還要寶貴、還要重要,他從來沒有看過一本書,沒有一本可以寫的本子,沒有筆和紙,就用小石頭在地上刻,沒有課本,他就用報紙充當。而我呢,吃得飽,穿得好,天天都能上學,鉛筆、本子堆積如山,還經常撕本子,扔鉛筆,我的小說、童話書、作文書堆滿了一張桌子。看完一本就不理那一本,像古董似的放在抽屜里不管了。我有筆有本子,卻在上課時經常開小差、和同學講話,就是一百個我,也沒有小蘿蔔頭那么刻苦。

自從讀了這本書,對我內心深處有很大的觸動,我決心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刻苦學習,不再貪玩,勤儉節約,踏踏實實地學好每一門功課,這樣才不會辜負革命先烈對我們的希望,長大才能對國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篇九:《另一扇窗子》讀後感

每當我讀到“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秘訣”這句名人名言佳句之時,就想起了我曾經讀過的一篇感人肺腑、受益匪淺的文章——《讀另一扇窗子》。

當我品味著這篇文章之時,讀著,讀著,斯格特的悲傷立刻融入了我的內心世界。主人公天生有著一隻大鼻子,同學們因而嘲笑他。成天自卑的心理纏繞著他,不肯離他而去。但是,在他的老師瑪麗亞的鼓勵和幫助下,他不僅重新拾回了自信,還找回了自我。而且成功地參加了學校的小型話劇演出,並獲得了成功。最終,成為了美國最的滑稽明星之一。

為什麼自信又重回到斯格特的心理去呢?正是因為瑪麗亞老師給予他的鼓勵與幫助,使得斯格特不再自卑下去。正如文中有一句這樣經典的話:“是的,當我們因某些缺陷而愁悶苦惱時,我們是否想到要換另一扇窗,你會看到別樣的風景;換一種思考和行動方式,你將開啟的是成功的大門。”我想,斯格特一定是聽懂了老師對他說的話的含義。並且明白了:人生不可缺自信,自卑是人生道路上的障礙物。如果不換一種思考和行動方式,那么必將自卑到人生的結束。難道人的一生就不該自信嗎?報紙上曾說:“人生就是一種過程。”難道我們不想讓這個過程充滿自信嗎?如果是就行動起來吧,不要再沉浸在自卑中了!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困難,只有擁有自信,勇敢的面對一切,你才有機會獲得成功。

篇十:《狼牙山五壯士》讀後感

“*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狼牙山上,五壯士那驚天動地的喊聲好像還在耳畔,五壯士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

《狼牙山五壯士》講述的是:在1941秋天,五位抗日戰士順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民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正要轉移時卻被敵人追擊。他們把敵人引上懸崖。在子彈用盡的情況下,英勇頑強地與敵人搏鬥,最後英勇跳崖,以身殉國。我是含著眼淚讀完這篇文章的,五位壯士英勇犧牲,他們不畏困難,堅決和敵人鬥爭到底;他們為了連隊和民眾,不顧自己的安危。

每當我回想起五壯士的英勇壯舉,我就感到十分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隊員,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平時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想打退堂鼓,有時甚至想放棄,遇到颳風下雨就不想去上學。而五壯士為了解放事業前赴後繼;為了下一代的幸福,克服重重困難;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相比之下,我這一點小小的困難又算什麼呢?

有首古詩說的好:“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五壯士是這樣做的。我們這些21世紀的小主人翁更應該把保衛祖國的事業作為自己最光榮的職責。將來一定會有一天,我們從雛鳥變成雄鷹,從天真爛漫的孩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必定會一馬當先地全力以赴奉獻我們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