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讀後感1:

以前,除了《西遊記》之外,我沒有接觸過四大名著,這個暑假沒有作業,我就用這些時間攻讀了四大名著。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冊是《水滸傳》。

沒有接觸這部書的時候,我只淡淡的了解到《水滸傳》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並沒有什麼感受。

讀過這本書之後,我終於有了自己對《水滸傳》獨有的見解。

一開始讀的時候,我對它並沒有什麼興趣,因為這是一部古書,有些詞不大理解,讀起來枯燥無味,就因為這本書中不認識的字太多,翻字典就翻了無數遍,以至於一些常用部首的頁碼都記得滾瓜爛熟了。

但後來,我逐漸對它有了興趣。那些好漢當中,我最喜歡李逵。李逵粗心大意,直爽豪邁,只要一出去就必定惹禍,但我反而喜歡李逵這樣的性格。在宋江等受到招安之後,李逵打仗時,折了一名助手,雖是一個悲慘的場面,但是在描述李逵時有一個詞—“哭奔回來”,讓我哈哈大笑。我在前文之中,從來都沒見過李逵哭過,在這裡李逵卻灑下了對他來說極為罕見的淚水,也可見其重情重義的性格。

其次,這一百零八位好漢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的英雄品質,也使我為之動容。每次有一位好漢落難,宋江必會竭盡全力,救其還寨。而每次,有哪個好漢被抓,都是始終不屈,求其一死,這種對宋公明的忠誠,我想,也是宋公明的義氣所換來的吧。

書至末尾,也帶上了“悲劇色彩”。本來百戰百勝的宋江帶好漢們去討方臘時,卻每每折將,讀到這裡時,我流過不止一次淚。

但最感動的章節,當屬小說的結局—第一百二十回。盧俊義被奸臣用水銀毒死,讓我十分氣憤。宋江最後也沒逃過這一死。後來,李逵、吳用、花榮隨宋江而去,更是讓我潸然淚下。

故事的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描述得當。

而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一百零八個人,各有各的性格,難度很大,但是,作者施耐庵卻把這一百零八位好漢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令我佩服之極。

《水滸傳》,徹徹底底的把我折服了。

《水滸傳》讀後感2:

最近我看了《水滸傳》,裡面英雄好漢非常多,一百零八條好漢,有林沖、魯智深等。

我覺得吳用比較好,因為他是位聰明有才智懂戰略的人。舉個例子:有一次,宋江想攻打北京城救石秀、盧俊義。吳用就獻計:元宵節晚上進攻,城外進兵,城內埋伏,以時遷放火為號,裡應外合。當天晚上城外進兵駐紮。獄官蔡福正要回家就被柴進、樂和攔在路口,柴進說:“我們趁過節來看石秀、盧俊義。”蔡福明白梁山要行動卻無奈引他進去。另一邊,時遷到了翠雲樓上撞見解珍、解寶時,突然樓下有人大喊:“梁山兵馬到城外了。"解珍說:“點火!”

事先埋伏在牢門外鄒淵、鄒潤見了火連忙大喊:“梁山兵馬在此,快放出石秀、盧俊義。”柴進、樂和對蔡福兄弟說:“還不快讓路。”早趴在牢房上的孔明、孔亮跳下來,不管對方讓不讓就去開了枷放了石秀、盧俊義。

我覺得吳用用火做暗號非常好,幾個人安排得周到,再加上裡應外合的戰法勝利打贏了戰。我在跟同學玩時我也會使用“計謀",你看,我在與同學玩甩人遊戲時,我就跟我這組的同學拍拍肩膀表示讓他去三樓男廁所。我趁機把纏上干擾我的另組人 領到一個人流較多的對他們又不熟悉的地方,我利用人流多就非常敏捷地趁他們前面有人時,輕鬆地甩掉了他們,再去找自己組的人,我們就勝利了。吳用畢竟是位軍師,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我最近看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里的軍人楊立青,他非常鬼,總會知道 敵人的弱點,是位很狡猾的傢伙。比如有一次他切斷了范希亮的電話線,楊立青就知道敵人的電路兵會來這兒修線,他就找好時機把電路兵幹掉,並穿上國民黨衣服假裝修電路。這時范希亮碰巧來檢查,他就趁機抓住了他。他與吳用有一個共同點:有才智。我特別欣賞有才智的人。

我要學習這些聰敏有才智的人,一是了解別人的弱點,知己知彼。二是有計謀,能隨機應變,當然要多看點書。這兩點合併我可就成神人了!但我也要盡力爭取做到。我還是喜歡聰明有才智的人!

《水滸傳》讀後感3:

讀完《水滸傳》,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梁山泊的好漢們了。而其中梁山泊後來的頭領宋江又留給我很深的印象。因此,我今天來談一談這位英雄好漢。

宋江是《水滸傳》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是《水滸傳》主題思想的體現者。但是,他的性格是矛盾的:忠於朝廷,又義於他的兄弟:梁山好漢們。他當初上梁山起義只是為了實現他報君的目的。甚至在最後被招安,立下赫赫戰功卻被奸臣害死之時,他也以“忠”滅“義”為了天子“著想”而除去李逵。

那么是什麼造成宋江這矛盾的性格呢?仔細思考後,我從書中找到線索,得出了結論:他的出身和經歷造成了他矛盾的性格。宋江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深受傳統教育,一直希望建功立業,與其他部分好漢所希望的那樣,能“封妻蔭子”;其後他走入社會,在鄆城縣縣衙中做押司,因此養成了辦事謹慎、隨機應變、喜歡玩權術的性格;而他的社會地位之低微及與好漢的結交也使他了解、體驗百姓之痛苦,並富有正義感。他具有“義”行,能馳譽江湖,主要就是因為這一點。他同時還被稱作“及時雨”。武松寄居柴進莊上時因性格原因遭冷遇,而宋江卻反客為主,對武松體貼入微,令武松感恩戴德,拜其為義兄;李逵多次在公開場合對宋江大吵大鬧甚至看到杏黃旗,但宋江卻從不斤斤計較,體現出宋江之“義”。

另一方面,宋江一直把梁山當成臨時棲息之所,作為建功立業的一個跳板,根本不同意終身落草,也就是說,他造反並不只是為了造反。他接受朝廷招安的想法由來已久。在第32回中,宋江與武松在瑞龍鎮分手,宋江在武松前往二龍山落草時,宋江臨別贈予武松一番話。當中有這樣一句:“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由此可以看出,宋江一旦主持梁山大局,必然積極盼望朝廷招安。受招安後,宋江成為一名朝廷的忠臣。此時他的矛盾性格就暴露出來。他以“忠”滅“義”,征討方臘,卻令自己的弟兄死傷慘重,梁山的力量也被大大地削弱了。這一刻他已經徹底歸降,以至於後來還毒死了李逵……

思索至此,我已得出了上文問題的答案,已經看透了“宋江”這一人物形象。現將過程以文字的形式轉述給大家。希望你們也能邊讀書邊思考,進行“深讀”,尤其是這寫古典名著,這些“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