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國中作文怎么寫?

篇一: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以前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卻不知道怎么裹粽子,為什麼要裹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我總算明白了。

瞧!我婆婆正忙得不亦樂乎呢,又要準備粽子,又要準備“五紅”和“五黃”。看婆婆包粽子,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只見她左手拿起一片粽葉,迅速地捲成漏斗狀,右手抓一把糯米塞進粽葉,再用粽葉緊緊裹住糯米,然後用線把粽子紮緊。就這么一會兒功夫,碧綠的粽葉、雪白的糯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粽子。

我問婆婆:“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呢?”“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們從小就是這樣過端午節。你去問問你外公。”這時外公走過來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楚國都城被秦國攻占了以後,屈原就投江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把他吃掉,就包了粽子扔進江里。賽龍舟的習俗也是這么來的。”

“喔。你們小時候是怎么過端午節的啊?”

“我們小時候過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準備五紅五黃。家家門口都掛艾草。”

“什麼叫五紅五黃啊?”

“應該是五種吃的,我知道的有雄黃酒、鴨蛋、莧菜。”

“為什麼要掛艾草呢?”

“因為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可以驅趕蚊蟲。”

“看來端午節的習俗真不少呢。”

“是啊,端午在過去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呢,這些習俗也是傳統文化啊!現在過端午沒有那么講究了,不過,粽子還是要包的。你跟你婆婆學學包粽子去吧!”

篇二:

端午的味道,有如百合花的清香,淡而優雅。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端午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鮮而浪漫。

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盼盼……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了,可是今年的端午節與往昔不同,因為在外地求學,為了中考的奮力一搏,我不得不留在學校里過端午節。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不能和家人一起慶祝端午節。原本以為這是件很悲傷的事,可沒想到卻是如此快樂。

一大清早,還沒睡飽呢,就被幾個室友吵醒了:“快起來啊,我們到後面那座山上去采艾蒿了!”之後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出了溫暖的被窩,再之後便是一陣忙亂。十分鐘之後,我們各自整理好了衣裝,邁開了豪爽的步伐,朝後面那座山進軍,哇!端午的味道,充滿了激情。

到了山腳下,我們不約而同地抬頭望著這高似喜馬拉雅山的山峰,互相打氣後毅然向山頂攀去,由於剛剛下過小雨,所以沒登多高我們褲管都被打濕了。“啊!艾蒿。”順著聲音望去,嘿!別說還真有哇,我們一窩蜂似地涌過去,開始瘋采,邊采邊在嘴裡嘟囔著:“希望中考順利,祝願家人一切平安……”呀!端午的味道,滿載歡喜。

我們手中握著艾蒿束,頭上戴著艾蒿環,興高采烈地下山回到學校。剛坐到位子上不久,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了進來。我定睛一看,啊!是媽媽。媽媽看到我說:“初三了也不能不過端午節啊!想不想吃粽子啊?來,把粽子拿過去和同學們解解饞吧!”呀!不聽媽媽提及,我差點忘記吃粽子了。哇!太棒了,媽媽竟帶來這么多粽子,我們都湧上去把媽媽圍住,剝開粽子皮,鮮紅的大棗就浮現在眼前了,接著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飄來,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一口下去,粽子少了半邊,媽媽看著我們狼吞虎咽的樣子,開心地笑了,呵!端午的味道,幸福加甜蜜啊!

你知道我這一生中最難忘的是什麼嗎?就是20XX年的端午記憶,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天,端午的味道——四個字“幸福多多!”

篇三:

展望歷史的動人畫卷,感受中華的五千年風采,那些傳統節日如香茗般散發著清香,久久常繞——

品味淡淡的茶香,品味又一年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和往年的一樣,我照例和爸爸媽媽去公園遊玩。還沒進門就感受一股喜慶的氣氛。進入園內,哇,可真是人山人海,而且有許多外國人,我心裡暗自欣喜,今年的端午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來到長街上,巨大的條幅躍入眼帘“長跑慶端午,萬人齊報名”,這么盛大的節目,我當然踴躍參加了,本自以為跑的很快,但結果只得了一個鼓勵獎“粽子”,還蠻好吃的,端午節的粽子真香。

我們又來到了江邊,一列列龍舟像將要離弦的箭,躍躍欲試,舟上有黃頭髮的美國人,他們露著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定會勝利,其他外國人也都滿意急切的盼望著比賽開始。我看到中國人正在舒展胳膊,已經勝籌在握,心裡暗自為他們加油打氣,隨著鑼鼓的響起,龍舟奔涌而出,我扯著嗓子為中國選手吶喊著,終於他們不負眾望,贏得了比賽。外國人雖輸掉了比賽,但依舊伸出了友誼的手,相視一握,傳達出對中華文化的無限讚嘆與喜愛,端午節,真自豪。

我們又來到大橋上,這裡有許多人都拿著粽子向江里投去,眼裡滿是懷念與讚嘆,我知道了他們是在懷念屈原,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演繹了一曲曲生動的愛國史詩,我拿出粽子深情的拋下,心想:屈原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們新時代的英才應當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端午節,充滿回憶與追念。

最後,我們乘著車回家,在路上遇到兩個俄國人,我們順便搭他們到賓館,下車時他們用不怎么標準的中國話說:“中國的端午節真熱鬧,中國人真熱情,將來我們還會來中國過端午。”我聽了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品味端午,只那濃濃的粽子;品味端午,只那淺淺的自豪;品味端午,只那淡淡的追憶;品味端午,是中華民族舉世矚目的風采,是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傳承。

我堅信中華文化即將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華民族將成為東方一頭傲立的雄獅,品味端午,品味濃濃的中華情。

篇四: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這粽香飄香的季節,我們以隨同那屈原的帶領下,一起走進端午節。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各自計畫的目的地進發,這便是端午人們的一個習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遠望去,一片沸騰的海洋。出行的人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折一些樹枝,再買一個葫蘆,掛在自己的家門上。這,變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踏青遊玩,折下樹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端午,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河溪兩邊人山人海,鎖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著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湖水飛濺著,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飛濺,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龍舟越過,團結一心,齊心協力。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碧綠的粽葉將糯米包裹其中,略帶著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包粽子,將對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仿佛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身,帶著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會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各家都會包粽子,空氣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領略傳統文化別樣的內涵,感受傳統節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篇五:

提起端午節,大家都不陌生,對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也應該略知一二吧!但是,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有很多端午習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揩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糯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著紅棗香,粽葉包著朋友情。”不管怎么說,聽完我的介紹後,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篇六:

轉眼間,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是我國把端午節首次例為國家法定假日,以此來發揚傳承此節日,端午節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通過通過包粽子,插艾葉來驅毒消災,現在商家也準備打一場“粽子戰”。

端午,一開始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時因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義卻遭排擠、流放,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擔憂,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擔,所以在江邊,憤然抱起大石頭跳江了,江邊的漁夫們看見了,立刻划著船去打撈,為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將包著竹葉的米糰拋入江中,所以演變到今天有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綁成一個近三角的形狀,餡有許多,如蜜棗、綠豆、紅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麼,都可以包,可以說“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當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時,你又沒有想到怎樣包粽子嗎,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幾個小時,用二張青綠的葉子疊加在一起折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裡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脹開,然後把上面的口用青葉合攏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有細繩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可現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節也沒有時間去包,還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這個節日,推出了許多品牌、品種的粽子,如現煮現買的粽,也有可以放著慢慢吃的冷凍粽,真是應有盡有,它們比味道、比品種、比價格,誰都想乘這個傳統節日賺一把。好了不說了,吃粽子去了。

篇七: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裡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划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後,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是,我就跟著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於是,媽媽就帶我在裡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裡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膠袋里。媽媽付了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裡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媽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嘗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篇八: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像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愿。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篇九:

中國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熱鬧喜慶隆重的春節,祭奠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節,吃月餅賞月的中秋節,許許多多的節日,讓我們不亦樂乎,端午節便是其中之一。

要問端午節的美食是什麼,那還用說,當然是粽子了!要做粽子,得先找來米、粽葉、繩子,當然也可以加點肉、糖、花生等。我們做粽子的時候,首先把粽葉、米洗乾淨,餡料調好,把粽葉捲成一個封底的漏斗形狀,再把米放進去,有餡料的話就把餡料放到米中間。放滿之後,用粽葉蓋好包起來,用繩子捆住,就大功告成。粽子要放到鍋內蒸。煮好之後,拆開粽子,一股米的糯香,與粽葉的清香相混合,讓你食慾大開,吃下一個,包你再想吃第二個、第三個……

像所有的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也是有傳說的。聽老人說,這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遭到去職、流放。他在流放中,寫下許多詩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不願看到自己國家被滅亡,所以抱石投江自盡,愛戴他的百姓聽到後紛紛趕到江邊,用粽葉包著米飯投到江中,讓魚龍蝦蟹吃飽。魚龍蝦蟹吃飽之後,就不會去吃屈原的身體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便流傳下來,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瀰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很有特色。

篇十: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而今天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傷心欲絕,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居民知道屈原是個好官,劃著名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做成粽子,把劃小船變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媽媽告訴我: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就開始包粽子了,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按照媽媽的方法,把粽子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我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吊人的胃口的,使人饞誕欲滴,只要我一聞到味,我的食慾就會被挑起。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湖面上,有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民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民眾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