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作文800字三篇

【中秋的月亮】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晚飯過後,我們全家坐在門前小院裡,共同觀賞中秋的月亮。

小院裡種了許多花草,有桂花、蘭花,還有一大一小的兩棵鐵樹,使整個小院充滿的生機。小院外一條嘩嘩流淌著的小溪,像是為這平靜夜晚演奏著的一曲動聽歌謠。

我們一家人在小院裡品著香茶,吃著月餅,迎著皎潔的月色,伴著潺潺流水聲,聽著爺爺講月兒的故事,真是愜意無比。

正談到中秋活動時,爸爸提出:“我們來博餅吧。”我不解的問:“什麼是博餅啊?”爸爸解釋道:“博餅起源於廈門,據說是三百年前鄭成功怕士兵中秋節時會思念家人而發明的娛樂活動。博餅以月餅為獎品,需要的工具是骰子和大碗,通過丟擲出的點數確定狀元、榜眼等取得獎品。也是老少皆宜的活動”。“喔,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地說。

開始博餅啦!大家推選由奶奶開博,只見奶奶兩眼緊盯著大碗,拿起六個骰子在手心裡搖了搖,扔了下去,可是沒有中獎。接下來是叔叔,他邊拿起骰子還邊喊道:“拿個大餅回家。”胸有成竹的把骰子扔了下去。“一二三四五六”。中了“榜眼”。作為獎品“保管員”的我發給了他一個月餅。遊戲就這樣一輪一輪的進行下去了。眼看月餅越來越少了,可我一個也還沒有拿到,我心裡已經開始著急了。又輪到我了,拿起骰子我心裡想:一定要中獎,這次一定要中獎啊!我緩緩的把骰子扔了下去,結果五個六,中“狀元”嘍。終於把最後一個月餅收進囊中。經過統計,叔叔博到的月餅最多,整整有八個,我只有一個月餅入賬。最慘的是爸爸了,一塊餅也沒有。

此時明月已升至中天,把半邊天都照亮了,灑下的月光照亮了我們的小院,小院的笑聲隨著徐徐的晚風不斷向遠處飄去……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

中秋節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夜是這個節日裡最重要的時段,也是節日的精髓。我一直認為,中秋夜,皓月當空,與朋友或家人坐在一個桂花飄香的院子裡,聽著古箏,吃著月餅,品嘗著美味佳肴,聊著快樂的話題,就是最理想的中秋之夜了。

我喜歡過節,也喜愛那些有著感*彩的傳統節日,那樣的日子會讓人想起一些美麗的神話與傳說,就如七夕會讓人想起牛郎與織女一樣,中秋節則讓人想起了月宮與嫦娥。

一個如花似玉,美麗驚艷的凡間女子,因為偷吃了不老仙丹,而飛天成仙,住到了廣寒宮裡,整日與搗藥的玉兔和砍伐桂樹的吳剛相伴。

月宮美麗而寧靜,吳剛和玉兔各自履行著各自的職責,嫦娥獨自在月宮裡翩翩起舞,揮灑著孤獨與寂寞,那便是她的生活,月宮便是她的世界。嫦娥從一個凡人變成仙子,她不再有婚姻與愛情,不再有凡人的痛苦與歡樂,也無所謂悲傷與與幸福,她有著恆古不變的容貌和美麗,守著廣寒宮,歲月不再流失,生命也變成永恆,可是她後悔過嗎?假如可以重新選擇,她是選擇為人之妻,為人之母?選擇品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還是選擇奔月?

世人都想做神仙,那有神仙想做人。一個美麗的神話,在中秋之夜又讓人憑添了幾分想像。

還是喜歡那首詩,中秋之夜腦海里也必定會湧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思月】

中秋佳節,也許是帶有中華民族烙印最深的節日。從唐風宋月、文人*客,到如今的親人團聚、合家歡樂...邁過了多少年代啊!中秋節,充塞於歷史時空,帶給人們無盡的夢和想像。而月,也因這個美麗的節日顯得神秘而迷人、溫馨而浪漫。

我做過無數的夢。夢到庭院深深,藏得住月亮;夢到疲倦的月亮躲進雲層,只留下幾顆星星看似在放哨;夢到嫦娥那秀麗的面龐,冰清的裙裳;夢見聞到了那桂花樹傳送了千古的流香;夢見許多平日裡不常見的親人,一家團圓,共度中秋時光...

然而,月有陰晴圓缺,又怎能總是完美;人有悲歡離合,又豈能奢求永久的團圓?

夜,靜極了。滿月在雲中穿行,向大地灑著銀色的光芒。“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愈是享受著月光的銀輝,愈是思念著遠方的家鄉。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寂靜的夜空像一匹柔美光滑的藍色綢緞,一輪玉盤似的滿月把它那皎潔的光華灑向人間。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灑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每一片綠葉都似乎靜靜地沉浸在牛乳里。牆腳的花披著如水的輕紗,似紅霞搖曳著修長得花枝,散發著醉人的花香。

“明月幾時有?”子瞻把酒問月。中秋良宵,弟兄分離,杳無音訊。唯有皓月孤影相伴,起舞弄清影,一夜難成眠。罷,不能相見又如何?“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同在圓月下,即使遠隔萬里,也算是一種相聚吧!

一輪輪的中秋月,記錄下歡聲笑語,記錄下離愁別緒。

中秋賞月,月亦可讀、可思、可品。月圓月缺,是自然中最奇妙的變換,輪迴往復,不止不息。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福禍相依,順逆同在。人們往往把自我丟失在名利場、社交海之中,得意則肆意狂歡,失意則悲天憫人。而月,依舊懸於當空,無聲地實現著自己的循環,似乎在向人們昭示著什麼...

中秋思月,讓我們像月一般清寧冷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中秋思月,讓我們像月一樣晶瑩坦蕩,去留無意,寵辱不驚;

中秋思月,讓我們像月釋然陰晴圓缺那樣吧,笑對悲歡離合......

【中秋月圓之夜】

孤月獨灑清輝,此時誰來共陪?

——題記

夏,最美之物即為月。

每個季節都會有月亮,而在我看來夏和秋的月亮最為美麗。

我從小便喜愛月亮,聽著月亮的故事長大,而幼時那輪明亮美麗的月亮也一直留在我心中。

一、城市之月

我緩緩的走在路上,暗黃的燈光拉長我的身影,城市的夏夜並不寧靜,而是嘈嘈雜雜的喧鬧,路邊的音響,各種各樣的音樂不絕於耳。高樓大廈上的閃閃霓虹,五顏六色,花樣種種,整個城市都在沸騰。安靜的是天上那輪月,她靜靜的守著我們。看著我們,想為這夜增添一點光亮。可是,夜,似乎不再需要她,她的光亮,遠遠不如那閃閃霓虹,霓虹已照亮了黑夜,而月的光芒也隱沒於這霓虹之中。

人們去了超市,去了酒吧,去了KTV,沒有人停下來看會兒月亮,不再有“舉頭望明月”不再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再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不再有李白,不再有蘇東坡,不再有那么多人寄月於情思。只有中秋節時,人們會吃些月餅,談談月亮的傳說,但人們不再存有幻想,人們清楚地知道月球上是坑坑窪窪的蒼涼。沒有嫦娥,沒有玉兔,沒有吳剛伐樹……偶爾有些文人墨客在書上為月輕描幾筆,淡淡而過。而此時的我,只是為月而傷。為月光芒不再而傷,為月默默不語而傷,為月孤單寂寞而傷。在這個紅燈綠酒,車水馬龍的繁華城市裡,我坐在一片黑暗的草地上靜靜的陪著月亮,想為他減少點點寂寞和憂傷。

月兒,我來陪你。

二、鄉村之月

漫長的暑假,我來到奶奶家住幾天,奶奶家環境很好,院子裡有一顆大大的葡萄樹,葡萄架下是大片蔭涼。院子外有條小路直通竹林,我走過去,看著月光下的竹影,突然想起國中時學的一篇課文《竹影》。我一時興起,找了一根小木棒,對著竹影描了起來,描了一片後,站起來腳竟有些發麻,月光穿過竹林細細碎碎灑了一地,像灑在地上的螢光粉。時間過晚,我便沿著小路走了回去,發現這夜並不黑暗,抬頭望著天上那輪月,如剛經水清洗的玉,清澈,明亮,竟是如此的美麗!到了奶奶家門口,發現別院外的草地上,幾個小孩在嘻嘻哈哈的打鬧,一會說月亮,一會數星星,月光灑在她們那純真的笑容里。幾個老人坐在旁邊拿著蒲扇,一會看看打鬧的孩子,一會望*亮,嘴角掛著淡淡的慈祥的微笑,他們也許望著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吧。我看著這一切也不禁勾起了唇角。回到家裡,奶奶已經幫我收拾好了間屋子,不大的屋子,一張床,床鋪整潔,床頭邊一張小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個小檯燈、一個小茶壺和一個杯子。雖然不如城市樓房裡的臥室,但也說不出的整潔和舒適。我一下子撲到床上,抱著涼被,躺了下來,床正靠著窗子,奶奶家是平房,一抬頭,便望見了天上那輪明亮的月,月光透過窗戶絲絲縷縷的瀉了下來,灑滿我一身,窗外傳來小孩子的打鬧聲和老人的說笑聲,我又笑了,鄉村的月,如此明亮透澈,也許是因為鄉村的夜需要她,她並不孤單吧。是啊,人們每天晚上都陪著她,她又怎會孤單呢?這兒沒有高樓大廈,而是片片樹林和竹林;這兒沒有閃閃霓虹,而是一輪明亮的月。但鄉村的夜似乎更美,更亮,因為鄉村的月光不摻雜一點點別的光亮,鄉村的月光是一塵不染的皎潔。正是“月是故鄉明”。

清風絲絲縷縷的吹進來,外面打鬧說笑聲也越來越少,清涼的夏夜,安靜了。我起身倒了杯水,潤潤乾澀的嗓子和唇,和月亮道了聲晚安。她似乎更亮了,她似乎笑了,笑出了滿滿的月光。

這一夜,清風徐徐,月華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