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風俗習慣的國中生日記五篇

篇一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沿傳至今的重陽佳節。它又有一別名,叫做老人節。

每到這一天,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人們往往都會帶著老人、孩子前往街市、高山上觀光、遊覽,好不熱鬧!

大街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歡笑聲、叫賣聲融成一片。超市里有數不甚數的重陽佳禮。人們爭相購買各種年糕、甜餅,臉上都帶著燦爛的微笑,其樂融融,大家把東西買回家擺成了豐盛的宴席。高高興興的吃起來。

在高山上的景致可就不一樣啦。大家手拿茱萸,扶老攜幼,一起攀登雄偉壯觀、高聳入雲的高山。登上以後。人們一起談心,一邊遠眺,可開心啦,在深秋果,果實豐收,水稻金黃,滿地都是充滿香氣的萸葉,真可謂:

重陽佳節茱萸香,

深秋果實水稻黃。

萬人年糕桌桌配,

可樂美酒暖心腸。

中國眾多傳統節日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重陽節。它代表著幸福和歡樂,洋溢著豐收和喜悅。

篇二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篇三

因為我不知道“重陽節”名字的來歷,所以我就和媽媽上網查了資料,原來“重陽節”的來歷是這樣的。

中國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是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重陽節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不由得我就想起了那首王維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篇四

我聽書上記載重陽節是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要爬高、賞菊花、喝菊花酒等等。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家過重陽節。正好是九月初九。也是秋天。這個秋天我們迎來了九月初九。重陽節。我們家賣菊花酒,賞菊花。我們家這一天吃了飯。就開始過重陽節了。我們先賞菊花。我們一次上的了中午。菊花很美麗。很艷。到了中午。我們一家喝菊花酒。

我很想讓重陽節留下來。因為我想每天觀菊花。我愛這個節日。我喜歡這個節日。我不知道這個季節的由來。但是我知道它的詩。

篇五

農曆9月9日是傳統節日——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老人們在這一天裡都來慶祝自己的節日,有的在公園裡表演節目,今天還有好多老人去游大唐芙蓉園。在24個節氣中叫霜降,霜降的到來,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

今天還是馬奶奶的生日,我最喜歡馬奶奶了,她也很喜歡我,她總是很關心我,不論從我的學習還是我的身體情況,下午寫完作業我給馬奶奶打電話祝她生日快樂,她非常高興地說:“果果還記得奶奶的生日,奶奶真高興!”媽媽告訴我,奶奶從小關心你,調整你的身體,把你的身體養的棒棒的,我們就要記住奶奶對我們的好,剛好今天重陽節又是馬奶奶的生日,我們就要祝福馬奶奶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我還要祝福我的奶奶爺爺、姥姥姥爺、老奶奶老爺爺天氣變冷了,及時加衣服,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祝天下所有老人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