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丟失的孝心作文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且為我們打下了一片愛的天地。作為兒女,我們就應該對他們予以回報,對他們盡孝,也就是說,尤其是對於當代的我們,最不該丟失的就是孝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不該丟失的孝心的作文,希望你們喜歡。

不該丟失的孝心作文篇1

不該丟失的孝心

站在窗前,不時聞到撲鼻的桂花香,才想起如今已是深秋。

每到秋天,我就會想起那件事,心就暗暗淌血。想到上次我“大逆不道”地欺負著奶奶,慚愧就像藤蔓一樣悄無聲息地依附著我。

那時,桂花正飄香。清晨,我在沁人心脾的花香中微微睜開雙眼,卻聽到房外“叮叮咣咣”的碗筷碰撞聲,心情便如陽光明媚的春日裡下起了小雪。於是,我從被窩中懶懶地爬起,胡亂披上件衣服推門而出。“一大早吵什麼?!”我朝著門外大叫。“沒事,你繼續睡去吧!”奶奶抱歉地說。“這么吵,讓人怎么睡啊!”我撓著蓬亂的頭髮抱怨,隨手撿起昨天換下的髒衣服向她扔去。事後我才明白,我丟衣服時,早把我的孝心也丟了。

奶奶用沾滿油漬的手接過我的衣服,又被我叫住:“餵!瞧你這手髒的!”我像老闆審視著犯錯的員工,把她的手數落得一文不值,卻不經意地發現——她的手割破了。她左手的大拇指有一道長長的傷口,至於多深我實在不敢去仔細看。傷口深處暗的發紅,周圍泛著血色。我不知道那是被什麼割破的,或許是刀子,亦或許是我愛吃的螃蟹。

看著她那長滿老繭、粗笨而又染著血的手,我的心不禁一顫。她從不拒絕我的任何要求,正如我覺得這一切都天經地義一樣。她吃力地彎腰撿起我亂丟的衣服,放入盆中,雙手在冷水中來回搓洗。肥皂泡滿滿的,還不時從盆邊溢出。她便迅速用乾毛巾擦拭。手忙腳亂中,那割破的傷口被遮掩住了。

我悄悄地躲在一旁。回想起上次我的手不小心被劃破,她卻邊給我揉邊用嘴吹,那是想吹去我所有的痛楚。當一不小心碰到哪或沾了點水滴,我就“哇”地大哭。現在,一樣的痛,她卻什麼抱怨聲都沒有。歉疚的萌芽開始在心底播種,一絲絲的心痛像蜘蛛網一樣籠罩了我的心。

只要一想起冷水夾著泡沫擠進傷口的痛苦,我的心就立刻像被千萬隻螞蟻一口一口地撕咬著。我恨不得跑上前幫她擦乾,幫她吹去痛楚,哪怕只有萬分之一,可我還是沒有那樣做。因為我知道,我早已被繁重的學業壓去了所有的孝心,我“公主”的脾氣早已壓垮了我倆心間的虹橋。

如今,站在窗前,桂花依舊飄香,輕嘆一聲,無限的思緒縈繞心頭,難道我會像詩人說的那樣“子欲養而親不待”?茫茫宇宙中,我找著那顆不該丟失的孝心。

不該丟失的孝心作文篇2

不該丟失的孝心

如果我來問你:你對你的長輩是否孝順?我想你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我很孝順啊!然後你可能會舉例為父母買這買那,做著做那的。我只能這樣說:隨著現代社會的一步步發展,而你對孝心的含義的理解在逐步退化。

現代社會的人對孝的概念大概是這樣的:我每天奮力拚搏,到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時,用自己的能力所換來的回報,為父母多買一些禮品,讓父母高興,者隨時對父母小的一種表達方式。在看來,孝是無形的,重要的是你有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父母,而他們的年齡在逐漸走向生命的末端,他們所能做的越來越少,每天只有陳守的寂寞,他們真正想要並不是你所謂的回報他們想得到的僅僅是你能陪陪他們,和他們聊聊,聚一聚,僅此而已,可是為什麼我們卻總是你不知道呢?

他們的要求是如此簡單,你感到他們心中的熱切期盼了嗎?你感覺到了嗎?那只是你從不在意。

在平時電視的公益廣告上經常有這樣一段:一個老爺爺,整天一個人在家忙碌著,每當兒子打來電話時,一問其生活情況,老爺爺連忙應答:“家裡挺好的,不必擔心,好好工作,有空啊,你……你回家看看吧!”兒子只是厭煩應答:“知道了,知道了……”這是簡簡單單的一番對話,但兒子也感受到了父親的思念與孤單,可是卻從不在意,即使能夠記得,也總是因為工作的繁忙一拖再拖,這是多么“無情”的作法,這只能是他們的心裡感到越來越孤單,我想:還是把手上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他們,不要讓他們在感到孤單了。

多回去看看吧,不要讓他們孤獨了;回去看看吧,不要讓回家的路把你看做一個陌生人;多陪陪他們吧,他們想要的僅此而已,不求你豐厚的回報。

世界上丟了什麼都不重要,陪陪父母吧,這是最重要的!

不該丟失的孝心作文篇3

不該丟失的孝心

不該丟失的孝心父母給予我們生命,且為我們打下了一片愛的天地。作為兒女,我們就應該對他們予以回報,對他們盡孝,也就是說,尤其是對於當代的我們,最不該丟失的就是孝心。

自古以來,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春秋時期,有個叫潁考叔的小官去見鄭莊公。鄭莊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捨不得吃。鄭莊公很奇怪,潁考叔說:“我的老母親從來沒吃過這么美味的肉食,請允許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親。”鄭莊公聽後十分感動。古人將孝道作為道德之根本。作為二十一世紀青少年的我們,豈能忘懷。我國有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身為華夏的子孫,就一定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想一想:一個青春活潑的大姑娘躺在產床上,承受著分娩的痛苦,一個蓬勃向上的小伙子焦急地等在外邊時——我們降生了。一切仿佛注定一樣,小伙子和大姑娘不在青春年少,但卻有了新的稱呼“父親”“母親”。這種恩情我們要永遠銘記在心。

父母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我們的將來,他們不惜自己的一切,也要將我們撫養成人。他們就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哪怕是一句真誠的問候,對父母來說,都會帶來一絲絲的溫暖與幸福。

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順從,而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對父母的尊敬和侍奉。總之,我們絕不可以丟失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