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文化精選5篇

我國傳統文化作文一: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

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裡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了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我國傳統文化作文二: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於,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嘗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祖國的傳統文化像一座寶庫,我像只小蜜蜂在這寶庫里盡情採集。

我國傳統文化作文三: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為“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美好的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我國傳統文化作文四: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個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彩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裡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我國傳統文化作文五:

傳承傳統文化,我們中國人的責任

我們中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各有不同的風俗。有各自傳統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蒙古的那達慕大會,我的這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的節日。

我家鄉的元宵節

俗話說的好:每逢佳節倍思親。記得去年我就沒有和家人一起好好地過元宵節。我們那每逢過節總是要點香。我們要點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么粗,而且這一柱香非常漂亮,表面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著,那條龍栩栩如生,真要騰空而起,那可就是“神龍盤玉柱”了。點完香之後,我們要坐在一起吃湯圓,大大的湯圓浮在碗上,猶如一顆顆白色的珍珠,讓人看了不禁產生喜愛之情,都有點兒捨不得吃了,但是不可以,每逢元宵節都必須吃湯圓,那代表團團圓圓呢!

我家鄉的清明節

以前,我從來都不知道清明節要掃墓,但自從我姥爺離世之後,我了解了,我清楚了,我明白了。每一次過清明節的時候,心裡感覺很淒涼,我真正地體會到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落上行人慾斷魂”。本來家人是不讓女孩子掃墓的,但在我跟家人的再三請求下,家人同意了。跪在姥爺的墳前,一陣陣哭聲哭得我欲斷心腸。清明節是淒涼的節日。

我家鄉的端午節

每年的節日我國的最快樂的就是端午節了。因為過端午可以吃到我最愛吃的。無比美味的稜角粽子。墨綠的葉子一剝開,就顯現出白白的糯米和香甜的蜜棗,看起來都能讓人流出一臉盆口水來,真是好吃極了。聽說別的地方還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吃雄黃酒,吃十二紅的風俗呢!

我家鄉的中秋節

我們過中秋可熱鬧了,白天一般不咋紅火,但一到了晚上,那個場面呦!首先,我們是搬一張桌子,然後擺上月餅和各種各樣的水果,擺放在月亮底下,點上香,等到一炷香燃盡了,那些誘人的水果就可以進肚了,那才是我最喜歡的時刻呢!一下吃個夠,真香。在我飽餐之後,就是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裡賞月了,看著又圓又大的月亮,真美!

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例如母親節,父親節,春節,兒童節,婦女節等的節日,他們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好好地來維護,但是現在,我們中國人自己已經沒有大多數喜歡過西方的聖誕節,愚人節等的節日,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思想,讓我們傳承傳統文化吧!